- 动态
- 大事记
|
重置密码
|
验证邮件发送成功
如果没有收到邮件,请检查垃圾邮件,或点击重新发送按钮
查看我的邮箱
(60)重新发送
|
![]() 您已经注册成功
请妥善保存您的账号和密码 3s后自动关闭
|
![]() 您的密码已重置成功
3s后自动关闭
|
![]() 确认更改密码
|
请输入验证码的计算结果看不清,换一张?
提交
|
建议反馈提交
取消
|
绑定手机号您不是手机注册用户,还不能操作创建群或申请为群参与者,请绑定手机号(手机号绑定后将也成为登录账号)
绑定
取消
|
合并账号发送验证码
合并
取消
|
设置密码设置手机密码,以后可以通过手机号登录
取消
提交
|
绑定手机发送验证码
确定
取消
|
合并账号该手机已注册,是否需要绑定账号?
确定
取消
|
提示取消
解绑并绑定
|
只有实名认证用户可创建活动,
请先进行实名认证 确定
|
扫描下载开问APP![]() |
阳明排斥书册上知识,口耳上知识,所标态度,极为鲜明。他说:“后世不知作圣之本,却专去知识才能上求圣人,弊精竭力,从册子上钻研,名物上考察,形迹上比拟,知识愈广,而人欲愈滋,才力愈多,而大理愈蔽......”(《传习录薛侃记》)。从这类话看来,阳明岂不是认知识为不必要吗?其实不然,他不是不要知识,但以为“要有个头脑”。(《传习录徐爱记》)。头脑(注五)是什么呢?我们叫他做诚意亦可以,叫他致良知亦可以,叫他动机纯洁亦可以。若没有这头脑,知识愈多愈坏。譬如拿肥料去栽培恶树的根,肥料越下得多,他越畅茂,四旁嘉穀越发长不成了。(《传习录陆澄记》)。有了头脑之后,知识当然越多越好。但种种知识,也不消费多大的力,自然会得到,因为他是头脑发出来的条件。有人问:“如事父母起见温凉定省之类,有许多节目,不知亦须讲求否”。阳明答道:
“如何不讲求,只是有个头脑......此心若是个诚于孝亲的心,冬时自然思量父母的寒,便自要去求做温的道理,夏时自然思量父母的热,便自要去求个凉的道理。这都是那诚孝的心发出来的条件,却是须有这诚孝的心,然后有这条件发出来。譬之树木,诚孝的心便是根,许多条件便是枝叶,须先根,然后有枝叶。不是先寻了枝叶然后去种根。”(《传习录徐爱记》)。
知识是诚心发出来的条件,这句话便是知行合一论最大的根据了。然而条件是千头万绪千变万化的,有了诚心(即头脑)碰着这件,自然会讲求这件,走到那步,自然会追求前一步。若想在实行以前或简直离开实行而泛泛然去讲习讨论那些条件,那么,在这千头万绪千变万化中,从哪里讲习起呢?阳明关于此点,有最明快的论说道:
“夫良知之于节目事变,犹规矩尺度之于方圆长短也。节目事变之不可预定,犹方圆长短之不可胜穷也。故规矩诚立,则不可欺以方圆,而天下之方具不可胜用矣。尺度诚陈,则不可欺以长短,而天下长短不可胜用矣。良知诚致,则不可欺以节目事变,而天下之节目事变不可胜应矣。毫厘千里之缪,不于吾心良知一念之微而察之,亦将何所用其学乎。是不以规矩而欲定天下之方圆,不以尺度而欲尽天下之长短,吾见其乖张谬戾,日劳而无成也已。”(《答顾东桥书》)
这段话虽然有点偏重主观的嫌疑,但事实上我们对于应事接物的知识,如何才能合理,如何便不合理,这类标准,最后终不能不以主观的良知为判断,此亦事之无可如何者。即专以求知的工夫而论,我们也断不能把天下一切节目事变都讲求明白才发手去做。只有先打定主意诚诚恳恳去做这件事,自然着手之前逼着做预备知识工夫。着手之后,一步一步的磨炼出知识来。正所谓“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也。今请更引阳明两段话以结本章:
“良知不由见闻而有,而见闻莫非良知之用,故良知不滞于见闻,而亦不离于见闻......大抵学问工夫,只要主意头脑是当,若主意头脑专以致良知为事,则凡多见,莫非致良知之功......”(《答欧阳崇一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