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问网openwhy.cn —— 基于文档协作平台的综合性内容型网站

请输入验证码的计算结果

看不清,换一张?
提交

建议反馈

提交
取消

绑定手机号

您不是手机注册用户,还不能操作创建群或申请为群参与者,请绑定手机号(手机号绑定后将也成为登录账号)
获取验证码
绑定
取消

合并账号

合并
取消

提示

取消
解绑并绑定
只有实名认证用户可创建活动,
请先进行实名认证
确定

扫描下载开问APP

开问AI助手

开问AI助手

北漂小贱洞见作家精品作品合集

北漂小贱洞见作家精品作品合集

2018-09-11
版本 v2.6.6
字数 74119
阅读 8046
3
云协作成员 1
开问网
管理者:
告:
查看公告

人物解读

萧红:我虽历经沧桑,但内心安然无恙

萧红23岁踏入文坛,

31岁英年早逝,

一生只有八年辉煌时期,

却被名列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

更被封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洛神”,

她生活在黄金时代,

也生活在浮华乱世,

一生辗转飘零,于爱情中磕磕碰碰,

终究是红颜薄命,佳人易逝,

她的生命短如烟火,而作品却从此永生。


01


萧红本名张乃莹,1911年6月2日出生于呼兰县城一个地主家庭。


父亲张廷举是位官员,母亲姜玉兰,生一女三子,萧红居长。


8岁时,母亲病故。不久后,父亲娶了后母。萧红与继母相处不洽,大多时候,她和祖父一起生活,代表作《呼兰河传》,就是回忆那段美好的童年时光。


1931年,20岁的萧红只是为佃户长工说了几句话,却遭到伯父痛恨,伯父将她毒打一顿,并把她锁在一间空房间里,还派人给他父亲发电报,让她父亲回家弄死她。


一天夜里,经过小姑和小婶的帮助,萧红撬窗逃走,坐上一辆拉白菜的马车,永远离开了这块让她失望至极的家乡。


逃到哈尔滨,望着这座陌生城市,她想到一个男人,汪恩甲。


这个男人,是她儿时就订下婚约的人。


1930年,萧红不顾家人反对,去北平读书。一年后,她去北平后,未婚夫汪恩甲也追到北平。


3月中旬,二人回到哈尔滨,然而汪恩甲的大哥,不满萧红去北平读书,代弟弟解除了与萧红的婚约。


萧红到法院状告汪大澄,而汪恩甲为顾及哥哥声誉,违心承认解除婚约是自己的主张。萧红输掉了官司,回到呼兰,后随家搬到阿城县福昌号屯,被迫与外界隔绝。


本以为找到这男人,得了一处依靠,谁知到头来一场空。


二人在哈尔滨东兴顺旅馆同居,很快身无分文。不久,萧红怀了孕,而汪恩甲的态度是:


“哼,是谁的孩子天知道!”


1932年,汪恩甲借口回家过年,从此杳无音讯。


旅馆老板恐吓说:


“若再不还四百元欠款,就等着去妓院吧!”


萧红走投无路,她给《国际协报》写信求救,萧军等人看到了信,立刻赶了过去。


一推开旅馆的门,萧军就看到了纸张上的两行诗:


去年的五月,

正是我在北平吃杏的时节,

今年的五月,

我生活的痛苦,

真是有如青杏般地滋味。


这边的树叶绿了,

那边清溪唱着......

姑娘啊!

春天到了......


02


萧军是作家,但当时是个穷光蛋,身无分文。


见到萧红后,二人聊到深夜,萧军把用来坐车的五角钱,全部给了萧红,自己冒着哈尔滨夜晚的寒冷跑回了家。


二人情投意合,很快成了情人。


1932年夏天,哈尔滨下了整整二十七天的暴雨,整座城市被洪水淹了,二十三万八千人受灾。据说,大雨过后,有两万多人丧生。


萧红趁乱逃出了旅馆,肚子却一天天大起来,生下汪恩甲的孩子,萧红却无力抚养,只好忍痛送了他人。


为了萧军,她将自己原先的笔名“俏吟”,改成了“萧红”。


萧红还亲昵地叫萧军“三郎”,她还给他写了许多琼瑶式的诗歌,比如:


“当他爱我时,我没了一点力量,

连眼睛都张不开......

三郎,我并不残忍,

只喜欢看你立起来又坐下,坐下又立起。”


1934年6月,二人在一位共产党地下党员的安排下,移居到山东青岛。年底,不幸的是,那位地下党员被捕,二人又仓惶逃到上海。


就在上海,萧红遇到了改变她一生的人,鲁迅。


鲁迅很欣赏萧红,他看到她的才华和另一种坚强,那种骨子里的倔强,傲立于众多女作家之上。鲁迅曾为萧红的《生死场》作序,称赞道:


“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已力透纸背;

女性作品的细致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鲜艳。”


而胡风评价说:《生死场》写的只是哈尔滨附近一个偏僻的村庄,但它预示着中国的一份和全部,现在和未来,死路与活路。


小说《生死场》一经发表,萧红彻底火了,生活也逐渐宽裕起来。


03


鲁迅更像是萧红的父亲。萧红对他不见外,常常去鲁迅家闲坐,大概去得有点频繁,鲁迅妻子许广平颇有微词。


萧红有几次做馅饼,鲁迅牙齿不好,但一听是萧红亲手做的,就立刻要尝尝,且总是多吃几块。


到上海后,二萧的关系出现了裂痕。萧军脾气暴躁,爱打人。


一次,她两参加朋友聚会,萧红左眼青紫着,朋友问咋回事,萧红辩解说:


“没什么,自己不小心,碰到墙上了。”


在一旁的萧军立刻反驳道:


“干嘛要替我隐瞒?是我打的!”


二萧的感情,演绎成了一出狗血剧。萧军和萧红的闺蜜好上了,而萧红又和共同的朋友端木蕻良好上了。


两人激烈争吵,萧军狠狠给了她一巴掌。萧红捂着脸说:


“三郎,我们永远分手吧。”


1938年,二萧在西安正式分手。萧红这时却怀上了萧军的孩子,萧军铁了心,头也不回的去了延安。


萧红难捱伤痛,去了日本。


在信中,萧红对萧军还念念不忘,关于枕头的事,至少在三封信里提到过。她一会儿嘱咐萧军买个软点的枕头,有助睡眠,一会儿又让他多吃水果,早睡觉,少喝酒,字字句句,满是关怀。


1937年,萧红结识了端木蕻良。端木身材瘦高,文质彬彬,说话和声细语。其他人争论问题时,端木总是站在萧红这边,渐渐二人彼此有了好感。


从相识到结婚,不过才7个月。在婚礼上,萧红对端木表露心迹:


“我对端木没有什么过高的要求,

我只想过正常老百姓式的夫妻生活。

没有争吵,没有打闹,没有不忠,没有讥笑,

有的只是互相谅解,互相爱护,互相体贴。”



04


1938年,国内战火纷飞。端木蕻良拿着唯一的一张船票,逃难去了重庆,把萧红留在了混乱的武汉。


萧红无处可去,便挺着大肚子,投奔了朋友白朗。两个月后,萧红在一家私人诊所,生下第二个孩子(萧军的孩子)。几天后,婴儿莫名夭折,有人说,是萧红杀死了孩子。


萧红悲痛万分,她对白朗说:


“我会幸福吗?未来的远景已摆在我的面前了,我将寂寞忧悒以终生!”


在那个时代,萧红有望成为左翼旗帜,诗人聂绀弩曾建议她说:


“你是《商世街》、《生死场》的作者,你应该往上走。”


萧红说:“我对政治十分外行,我只想安静写东西。”


1940年,萧红和端木蕻良逃到香港,住在九龙尖沙嘴乐道8号。


8月,香港文协和其他文艺团体,召开纪念鲁迅先生流逝诞辰会,萧红负责报告先生生平事项,她还写了哑剧《民族魂》。



九月,萧红的《呼兰河传》开始在《星座》上连载,12月27日连载完毕。


茅盾评价说:


“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九龙陷于炮火,柳亚子先生应萧红之约,到九龙萧红住处探望她。


第二天,端木蕻良和骆宾基护送萧红转移地点,住进了思豪酒店。


1942年,日军占领香港。这期间,萧红病情开始恶化,被转移进香港跑马地养和医院,因庸医误诊为喉瘤而错动喉管,导致萧红不能进食,身子衰弱。


1月18日,端木蕻良和骆宾基将萧红转入玛丽医院,精神渐复。


21日,玛丽医院由日军接管,萧红被迫送进一个简陋的临时救护站。


22日上午10点,萧红病逝,享年31岁。


一个东北女子,一生命运坎坷,在那个乱世,几度沉浮,辗转飘零。萧红不是一个好妻子,更不是一个好母亲,但她注定是一段传奇,是那个时代渺小的缩影。临终前,她在纸上写下了遗言:


“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北漂两年,我终于有勇气回来创业了


小贱语录:


·正因为有了这一腔热血,我才拥有了这整个世界。


·天黑时,尽情仰望;年轻时,勇敢追梦;热恋时,大胆告白;到老时,才会觉得不负此生!


-1-


从决定彻底离开北京之前,我已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凭自己两年的经验,去开一家新公司,且是以前从未接触过的行业,简直难于上青天。


让自己重新跳出“舒适圈”,放弃七八千的月薪,日夜颠倒,去面对更加残酷的创业生活时,我内心在不断发声:


NO!我拒绝!


但生活威逼着我说:你没有别的选择了!


北京的现实很残酷。


在北京,一个月,得花费2000左右,加上其他的杂七杂八的费用,起码一个月将花掉一半的工资。


很多人以为北京工资很高,都是七八千甚至破万,其实不然,在北京普遍的员工工资才四五千,拿我身边的几个朋友来说,他们都是四千左右,结果,工资还没发下来,荷包却已经空空如也。


所以,北京的“月光族”比比皆是。


当然,还有一类人,叫“超人族”,工资还未发下来,就已经超前透支了信用卡。


在北京两年多,我很少在外面吃,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动手做,虽然有时候回来很晚,浑身疲惫,但还是尽量亲手下厨,外面的饭菜贵不说,关键还超级难吃。


所以在北京两年多,我自学成才,成了半个厨师。


坐上火车的那一刻,我知道我要跟北京说再见了,那些摩天大楼不断后退,铁轨的尾巴越来越长,望着窗外的风景,忽觉眼角湿了。


人生有无数个路口,也有无数个离别,下个转角我们依然要笑着说再见。


下一次回来,不知是什么时候,但我知道我还会回来,也许还是一贫如洗,也许我身边多了一个人,也许那时我已是白发苍苍,但无论如何,那时我重新回来,将会是另一番天地!


-2-


朋友小柴坐在床沿上,低垂着头,满脸疲惫。


他拿着手机,余额宝里的数字显示为零,已经过了10号,公司还没给他发工资。他进的是一家跨境电商公司,地点就在北京五棵松,然而我和他住在房山,每天上班,他起得比我早,挤公交,挤地铁,再转地铁,稍微一堵车,总不免会迟到。


大公司,表面光鲜亮丽,对待员工,极为苛刻,他的工资4000左右,公司各种扣费,实际拿到手里的,不过三千多一点。他走的时候,公司剩下的钱,一分没给他转。


无疑这是个超级无敌冷血的“大公司”。


好几次,小柴凌晨一两点回家,刚进门,便是一阵呕吐,他们公司应酬多,老板酗酒,常拼命怂恿员工畅饮“美酒”,结果就是,好几个员工住进了医院,差点送了小命。


小柴满脸通红,一身酒气地对我说:“贱哥,我想辞职。”


我说:“如果待着难受,那就趁早辞了吧。”


第二天他清醒了点,对我说:“贱哥,我暂时不辞了,经验还太少。”


我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无论如何总得有一头,要么赚钱,要么长经验。”


无疑他选择了后者。


无数个夜晚,我俩望着天花板睡不着,一起谋划着“未来的出路”。他说,咱们可以开个母婴店,现在这块市场很好,我说,开淘宝店也挺好,那个时候我另外一朋友敏姐也在做。然后说着说着,我们话题越跑越远,我说,我以后有钱要去云南搞一间房子,不需要它多么富丽堂皇,日子平平淡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按时吃饭,按四季种上几行青菜,多么令人羡慕......


然而一开年,我俩都等不及了,我已经26了,再等两年我就老了,那个时候也许我一腔热血全没了,人开始畏首畏尾,那就完蛋了。


而他,有了女朋友,准备明年结婚,他不甘心自己一无所有就这样让女友嫁给自己,他怕她跟自己吃苦。


我们俩的心愿达到一致,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开干吧!”

-3-


公司还没开起来,就碰到一堆倒霉事。


北京那边的房子,临走前,房东说会退一千块钱给我们,当时中介和其他人都在旁边,结果,我们辛辛苦苦打扫干净,人安心地回到武汉,谁知,房东的女儿反悔了。


她说,我们弄坏了水龙头,还有电灯,各种“罪名”囫囵吞枣的扣到我们头上,我们几次三番打电话过去,没人接,发微信,没人回。


后来,花费了将近两个星期,几番周旋,房东的女儿才极不情愿地退了500块钱,而其中包括我们没用完的水费和燃气费,押金他们几乎没退。


回武汉后,又发生另一桩倒霉事。


先前我们回武汉租好的房子,房东突然说不租了,他说儿子要结婚,要提前装修,租不了。我们好说歹说,房东才给了一点补偿。


然后,我们又冒着大雨,匆匆忙忙去找房子,幸好当天就找了,房租才1800,两室一厅。


各种杂事忙完后,我们开始着手忙公司的事,对接测试商城,然而问题太多,我们外包的技术公司,估计所接的活儿太多,修改进度一拖再拖。


再看看自己的支付宝,余额已经空了,日子过得有点捉襟见肘。


没了生活费,就用蚂蚁借呗借钱,还有自己写文章,另外接点广告,然而还是杯水车薪。


说实话,前段时间公众号发广告有点多,实在是对不起我的粉丝,如果我的生活稍微有点起色,我宁愿一单广告也不接,仅仅做个“文字匠”,按照理想的方式去雕刻生活。


为了赚取生活费,我们商量着弄一个小程序,上面各种产品都有。前段时间我们在朋友圈测试,美妆产品卖得还不错,于是,我们决定将小程序搞起来!


然而,现实的问题接踵而至,弄小程序,花钱,注册小程序认证,花钱,找别人设计banner图和小图标,又得花钱,总之各种“钱”的问题连绵不断。


朋友A说:“放弃吧。”

朋友B说:“以后再弄呗。”

朋友C说:“看我上班多爽,回来上班啊。”


商量许久,最后我们决定还是要做。


凡事不破则不立,须有破釜沉舟之心,方可坦然过江东。


既然已经走到了河边,又无其他的路,那么不妨尝试涉水过河吧。


也许淌过了河,就是一片海阔天空。


-4-


在回武汉之前,我的另一位朋友付敏,已经回来创业半年多了。


那个时候,我们人在北京,一起谈人生谈理想,后来还一同去了西藏,感情深得就差没在一起。


他老爸误会了,以为两条单身狗相约去旅行,八成是“搞基”,笑得我们肚子发痛。


他回武汉时,两手空空,什么都没有,他一个人租房子,不断拉拢朋友加入自己的队伍,后来,三个人组队,开了一家公司,名字叫“三只小象”。


这大半年,他吃了很多苦,上次回来见他,整个人瘦了一大圈。


刚回武汉时,他朋友小徐被老板“绑架”,关进小黑屋,小徐给他打电话,他二话不说跑过去,对方人多势众,他被推倒在地。为了平息此事,他还借几千块给小徐,这事才不了了之,不然,他们很可能要进一趟警察局。


没钱的时候,他就天天吃稀饭包子馒头,或者是吃炒饭,好几次,他跟我视频说,他想回北京了。


我说,再熬一熬,你看,好茶都是熬出来的。


他比我想象的还能坚持。现在已经是八月,他人还在武汉,三只小象还在,更难得的是,三只小象已经有五只小象了。


逐梦路上,因为有了一群朋友,从此再也不会孤单。


看着他们挥洒着一腔热血,在昏暗的灯光下默默工作,偶尔坐下来,喝几杯小茶,一群人,只为一个目标,并持之以恒地为之奋斗,这种岁月,千金难换。


-5-


朋友说,你这行不太好做,失败几率很大。


我笑一笑,没说话。其实我想说:如果每一行,我们都能预见其结果,那么这世上也就没了所谓的失败与成功,正因为一切不可知,一切极具挑战性,那么其奋斗出来的结果才显得更富有意义。


全中国从来都不缺创业者,一大批倒下,又一大批起来,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如果力量太弱,就会被后来的海浪拍灭。能站到最后的,往往就是胜利者。


我还能说些什么呢,我只笑一笑,以回应周遭的一切质疑。


昨天,马云在非洲演讲,十几个非洲国家的1000多名精英前来旁听。


马云有一段话讲得特别精彩:


“创业者很不容易。非常孤独,家人,朋友,妻子可能都不支持你,我都习惯了,你也必须习惯。当你孤独的时候,用你的左手温暖你的右手。”

马云还说,“我常常记住一件事,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


演讲一完毕,现场掌声如雷。


在创业路上,除了一腔热血,我什么都没有,以前我尽是悲观,将所有事想得很糟糕,现在我才幡然醒悟,也正因为有了这一腔热血,我才拥有了这整个世界。


年轻确实很无敌。


年轻至少还有一腔热血在胸膛奔涌。


年轻可以很肆无忌惮地去做白日梦。


最后小贱送大家一句话:


天黑时,尽情仰望;年轻时,勇敢追梦;热恋时,大胆告白;到老时,才会觉得不负此生!

朱生豪:醒来觉得甚是爱你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有一介书生,他用一根笔翻译了180万字的《莎士比亚全集》,她给自己的妻子写了540封情书,字字见真情,句句皆爱意。


32年的短暂生命,泣血般地致力中国翻译事业,他所译的《莎士比亚戏剧全集》,是迄今中国莎士比亚作品的最完整的、质量较好的译本。


他就是朱生豪。一个世上最会说情话的男子。


01


以前,我老以为王小波,徐志摩,还有沈从文是情书高手。


后来我才晓得,什么叫做“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在民国,还有一位低调至极的情书圣手——朱生豪


1912年2月2日,在浙江嘉兴鸳鸯湖畔的一个破落商人家庭里,一男孩诞生了。


他的母亲叫朱佩霞,家里开布店,父亲陆润是店员,后来二人相恋并结了婚。


朱生豪从小就是学霸,五岁上小学,成绩颇佳,九岁毕业时,为甲等第一名,他们保长还亲自送来了红报单,家族一世荣光。


但少年不幸,民国11年,家里的布店和袜厂倒闭,母亲病逝,而两年后,父亲也不幸病故。


曾经的快乐少年,一夜间,成了孤儿,独自在这世间流浪。


幸好,他遇到了寡居的姑妈,在她的帮助下,他插班到秀班中学读书。


1929年,朱生豪从学校毕业,因为成绩优秀,被校长推荐保送至杭州之江大学深造,并享受奖学金待遇。


在之江大学,朱生豪主修中国文学,兼攻英语,有一位老师评价他:


“聪明才力,不当以学生视之......英文甚深,之江办学数十年,恐无此不易之才也。”


大学四年级时,朱生豪遇见了自己的“女神”——宋清如



宋清如,出身书香门第,知书达理,关键特有个性,话说她曾自作主张退了娃娃亲,她说:


“我的婚姻,绝不以嫁妆为代价!”


这话说得很霸气。


在那个年代,能把话说得这么淋漓洒脱,需要有足够大的勇气。


在之江大学,宋清如穿衣,不大讲究,她说:


“女性穿华美衣服,是自轻自贱”,还说:“认识我的,是宋清如;不认识我的,我还是我。”


宋清如,英气勃勃,关键还才华横溢,施蛰存读完她的新诗后,连连赞叹说:


“一文一诗,真如琼枝照眼......我以为你有不下冰心之才能。”



朱生豪当时在校园诗社,有天,无意中看到了一首诗,《宝塔诗》,再看作者名字,竟是宋清如。


朱生豪读完后,微笑着低下头,没说话。


几天后,宋清如莫名收到一封信,一瞧作者,是朱生豪,羞涩地涨红了脸。


从此,二人以诗会友,经常书信往来。


有次,去图书馆路上,朱生豪碰见宋清如,宋的旁边站着另一位男生,还是个小鲜肉,她们俩靠得很近,彼此间,互动有些亲昵,朱的醋坛子翻了。他心想:哼,再不下手,我的女人就要被别人抢走了。


于是,朱拿出杀手锏,写了三首情诗《鹧鸪天》,对宋表白:


其一:


楚楚身裁可可名,当年意气亦纵横,

同游伴侣呼才子,落笔文华洵不群。

招落月,唤停云,秋山朗似女儿身。

不须耳鬓常厮伴,一笑低头意已倾。


其二:


忆昨秦山初见时,十分娇瘦十分痴,

席边款款吴侬语,笔底纤纤稚子诗。

交尚浅,意先移,平生心绪诉君知。

飞花逝水初无意,可奈衷情不自恃。


其三:


浙水东流无尽沧,人间暂聚易参商。

阑珊春去羁魂怨,挥手征车送夕阳。

岁已散,手空扬,尚言离别是寻常。

谁知咏罢河梁后,刻骨相思始自伤。



02


大学毕业后,朱生豪在上海世界书局,做了英文编辑,而宋清如,仍留在之江大学读书。


1937年,江浙沦陷,炮火纷飞。


宋清如先后逃到重庆、成都教书,而朱生豪依旧在上海工作。


二人分居两地,又逢乱世,总忍不住会思念对方,没了办法,二人只好书信往来,你给我写信,我给你写信。


书来书往,他们的恋爱谈了十年,十年之恋,九年都是在纸上谈的,信件积攒下来,势必堆成一座小山。


可惜,战乱频繁,宋清如写给朱生豪的信,几乎全部遗失。而朱生豪写给宋清如的信,也只保留了1937年8月之前的。


许多年后,《朱生豪情书》出版,收录了308封情书,无数人称他为“民国最会说情话的男人”。


许多情话,堪称经典,比如:


1.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

这两天我很快活,而且骄傲。

你这人,有点太不可怕。尤其是,一点也不莫名其妙。”


2.

“不要愁老之将至,你老了一定很可爱。而且,假如你老了十岁,我当然也同样老了十岁,世界也老了十岁,上帝也老了十岁,一切都是一样。”




3.

“我是,我是宋清如至上主义者。”


4.

“要是世上只有我们两个人多么好,我一定要把你欺负得哭不出来。”


5.

“但愿来生我们终日在一起,每天每天从早晨口角到夜深,恨不得大家走开。”


6.

回答我几个问题:

1、我与小猫哪个好?

2、我与宋清如哪个好?

3、我与一切哪个好?

如果你回答我比小猫比宋清如比一切好,那么我以后将不写信给你。"


7.

“我一天一天明白你的平凡,同时却一天一天愈更深切地爱你。你如同照镜子,你不会看得见你特别好的所在,但你如走进我的心里来时,你一定能知道自己是怎样好法……”


8.

"我们都是世上多余的人,但至少我们对于彼此都是世界最重要的人。"


9.

"我想作诗,写雨,写夜的相思,写你,写不出。"


10.

"我想要在茅亭里看雨、假山边看蚂蚁,看蝴蝶恋爱,看蜘蛛结网,看水,看船,看云,看瀑布,看宋清如甜甜地睡觉。"


11.

“今天中午气得吃了三碗,肚子胀得很,放了工还要去狠狠吃东西,谁教宋清如不给我信。”

03


除了情书,朱生豪这一生最大的功劳,就是翻译《莎士比亚全集》。


他曾说:“我要给宋清如一件足够分量的礼物,更要为国人挣个面子!”


当时,莎士比亚的剧本,全世界闻名,然而在中国却没有一部完整的中文版《莎士比亚全集》。


1935年,朱生豪就开始翻译工作,日以继夜,马不停蹄。


“八一三”事变时,世界书局被侵占,全部译稿毁于一旦,朱生豪痛心疾首,思来想去,没办法,只得重头再来。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日军冲进了报馆,朱生豪与许多排字工人逃了出来,然而译稿又毁于一旦。这无疑给了朱生豪致命一击。


这次丢失的,不光是全部译稿和大量资料,还有朱生豪的三本诗稿和宋清如的两部作品。


立刻从伤痛走出来的朱生豪,决定重头再来。


1942年,苦恋十年的两人,终成眷属,虽没能如愿翻译完《莎士比亚全集》,但才子佳人,总算有个圆满结局。


好朋友夏承焘送上婚联:

才子佳人

柴米夫妻


宋清如笑一笑说:“他译莎,我烧饭”。


刚结婚不久,二人生活十分拮据。入川避难太麻烦,于是二人暂时寄居在常熟岳母家中。这期间,朱生豪仅花了半年时间,就顺利译完了莎士比亚的9部喜剧。


1943年1月,朱生豪和宋清如一起返回老家嘉兴,生活清苦,宋清如一边要照顾家务,另外还得做针线活儿补贴家用,二人日子虽苦,却也恩爱有加。


1943年春节,宋清如回了娘家,一去20多天。


朱生豪翻译累了,往门口一看,妻子不在,颇感冷清。


一天雨后,落花无数。他捡起一片花瓣,写道:


“一夜我都在听着雨声中度过,要是我们两人一同在雨夜里做梦,那境界是如何不同,或者一同在雨夜里失眠,那也是何等的有味。”


04


1944年11月底,朱生豪病倒了。


昏迷中,他还背诵着莎士比亚戏剧原文,醒来对宋说:“怎么办,莎士比亚剧本还有5部没有翻译完,早知道一病不起,我就是拼了命也要将它译完。”


12月26日,朱生豪走了。妻子赶过来时,发现他身体已经僵硬,手里还紧紧攥着莎士比亚的书籍。


朱生豪的儿子朱尚刚说:


“我父亲一生,北面没过长江,南面没过钱塘江,他手里只有两本英文词典。他这人性子倔,他认定的事,一定要拼了命去完成。”


有位老教授说:“很多人不相信,这部优秀的译作,竟然是一个从来都没有出过国的人翻译的。”


宋清如失去了最宠爱她的人,从此她的生活只剩下两样事情:


出版朱的译稿和抚养他的孩子。


她要替他活下去,并且好好的活,她还要去做他没来得及去做的事,人生的风景她要替他一一看过,只为了某一天在另一个世界重逢,她要好好讲给他听。


因为心中有爱,所以,朱走后的53年时光,宋清如没有再嫁任何人,此后,一生孤单,却依然很快乐,因为,他从未离开过她的心里。


往后余生,冬雪是你,

春华是你,夏雨是你,

秋黄是你,四季冷暖也是你。


朱生豪去世53年后,宋清如也去了。


临走前,她命人将自己与丈夫合葬在一起,她还让人在墓上留下这段话:


要是我们两人一同在雨夜里做梦,那境界是如何不同,

或者一同在雨夜里失眠,那也是何等的有味。

沈从文: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


正在加载……
举报
0条评论
更多评论
关联云协作
回到顶部
分享群

分享到微信

1/10
作品二维码:
发证单位:
    发证日期:
    证书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