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问网openwhy.cn —— 基于文档协作平台的综合性内容型网站

请输入验证码的计算结果

看不清,换一张?
提交

建议反馈

提交
取消

绑定手机号

您不是手机注册用户,还不能操作创建群或申请为群参与者,请绑定手机号(手机号绑定后将也成为登录账号)
获取验证码
绑定
取消

合并账号

合并
取消

提示

取消
解绑并绑定
只有实名认证用户可创建活动,
请先进行实名认证
确定

扫描下载开问APP

开问AI助手

开问AI助手

北师大实验小学课外活动课程——科学视界 教案设计

北师大实验小学课外活动课程——科学视界 教案设计

2017-11-24
版本 v1.2
字数 15736
阅读 3373
384
云协作成员 6
开问网
管理者:
告:
查看公告

(一)光现象

五年级   科学视界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  罗振期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2.讨论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养成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课上专心听讲,积极动脑,大胆发言,认真按照老师要求的去做,让学生在科学视野上有一个比较大的提升。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二、教材分析

本课程教材由我们科学视界课程老师亲自编写成册

本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光源的分类、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在真空中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除光源的分类、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外可以通过阅读课本得出之外。光沿直线传播是需要进行实验活动让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得出。

 

三、学情分析

学生有什么:小学生最富有的就是好奇心和想象力,通过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通过他们的想象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学生缺什么:小学生缺乏科学基础知识,纪律性差,自主动脑的习惯欠缺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教学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来分析解释一些简单的光现象。

 

 

五、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1.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有哪些东西会发光呢?(打开ppt2)

生:有太阳、电灯、蜡烛、手电筒、火把等


(二)光源

1.认识光源

师:同学们知道能发光的物体很多,那么上面的物体有何共同特征呢?

生:它们都能自行发光。。

2.光源的分类

师:对,生活中会发光的物体还有油灯、霓虹灯、钠灯、汞灯、氖灯、萤火虫等等。我们能把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那么,这张图中所列举的物体中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呢?

生:霓虹灯是人造光源,萤火虫是自然光源等。

‚师:(展开追问)那么,月亮是光源吗?

生1:是     →     师:月亮会自己发光吗?月亮是靠什么发光的呀?

生2:不是   →      师:是的,月亮是借着太阳的光发光的。

 

(三)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1.光的传播特点

利用“影子”现象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手影吧?你们有谁愿意来讲台上表演一下手影?

(学生如果愿意展示手影,则邀请学生进行手影表演。)

‚展示影子图片,学生思考影子的形成原因。

师:那么,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呢?

生:(也许学生根本讲不出来,老师可以进行引导)是因为光的照射形成的。

师:是的,很好,要形成影子首先得有光,影子是一种与光有关的现象,它的形成与光的传播特点有关。

2.光是如何传播的

光在不同介质的传播

师: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让我们来思考一下,光在不同介质中是如何传播的?

演示1:用小型激光器沿白纸板照射

演示2 :用小型激光器照射到水槽中的水中。(可在水中滴上红墨水,还可播放动画教学片.)

为了使学生亲身感受光的直线传播,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随后让学生自己做一个实验.

师:同学们,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这激光器在白纸板上照射和在水中照射一样吗?

生1:一样   → 师:(展开追问)真的一样吗?激光器的光照在水中是直直的吗?

生2:不一样  → 师:(总结)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是不一样的。

3.在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师: 请一个同学上来配合一下老师。(讲桌上放置点亮的白炽台灯,让一个学生两只手各拿一块带有小孔的硬纸板,让眼睛穿过小孔观察光源.)

师:你看到了什么?(启发学生分析:只有当眼睛、两个小孔和光源恰好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眼睛才能看见从光源发出的光.)

利用上面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引导学生得出结果:光传播路线是直线。→ 指出:光在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四)用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解释有关的现象:

1.  影子

师:现在,同学们明白在灯光下、阳光、月光、下为什么会出现影子了吗?

生1:因为光沿直线传播。 → 师;是的,很好。那么,光在怎样的条件下是直线传播的?有什么特殊的条件吗?她在水中也这样吗?

生2:(不清楚,回答不出) → 师:如果光能拐弯,它就能绕过物体跑到物体的背后去,物体背光的一方就会亮起来,那还会有影子吗?(引导学生回答光沿直线传播)

总结: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且光不能穿透不透明物体,所以光射到不透明物体上后,在这个物体的一侧就会有一个光照射不到的区域,这就是影子。

 

(五)光速

1、光速和声速

师:打雷的时候,我们是先看到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呀。

生1:先听到雷声 → 师:真的吗?以后打雷的时候你可以仔细观察一下。

生2:先看到闪电 → 师:是的,你观察的很仔细。打雷时,雷声和闪电同时发生,但我们总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师:那你知道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吗?

生:(可能不知道,这教师应该引导)这表明:光速远大于声速。

2.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师:光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c=3×108m/s,读作:3×108米每秒。(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物理意义:光在真空中每秒传播的距离是3×108米。光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都比真空中小。(空气中近似认为3×108m/s)(超光速中微子)

 


 

 

 

 




 

 

 

 

 

 

 

 

 


六、教学手段

 提问法、实验法、启发法、讨论法

 

七、教学理念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八、教学策略

1.   小学科学是一门旨在培养儿童的科学素养,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科学启蒙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突出科学元素和科学知识对于学生的吸引和启迪作用,而不是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讲解和灌输。

2.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科学教学时,要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剔除死记硬背和机械式记忆对于学生的影响和约束,突出小学科学教学的创造性和发散性,引导学生对各种科学现象和科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挖掘,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打开学生的科学学习视野。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科学课程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3.   多进行实验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增加科学实验教学的数量,激发学生的科学课程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实验教学作为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于验证科学知识,增进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理解等有着重要作用。

 

 

 

 

九、教学准备:

物质准备:投影仪、电脑、屏幕、激光器、白纸板、水槽、带孔硬纸板

经验准备:上个学期在实验小学已上完一学期的科学视界课程,初步积累经验

环境准备:实验小学教室

 

十、板书设计

光源:能自行发光的物体。


光源{


光在同一种{
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是不一样的

光速 :在真空中光速为3乘10的8次方 米/秒,     

 

十一 、作业布置:

 

1、                    的物体叫光源。 月亮      光源。太阳、星星、萤火虫、灯笼鱼等是         光源。火把、电灯、蜡烛等是        光源。 

2、光在               中沿直线传播,真空中的光速是C=           。

3、光年是        单位,也就是光在1年内传播的          。

4、用步枪瞄准练习时,当眼睛看到步枪标尺缺口与枪前的准星和瞄准点三者重合时,就认为三者在同一直线上了,这是利用了                     道理。

5、我们在上体育课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                    来解释。

6、一个人面朝南方站在阳光下,发现自己的影子在身体的右侧这时是    (选项“早晨”、“中午”、“下午”)。 

7、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只有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

C.光在任何情况中都沿直线传播   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8、晴天在有茂密树荫的地面上,常常会看到许多圆形的小亮斑,这些小亮斑是(   )

A.太阳的影子     B树叶的影子    C.树叶间小孔的像     D.太阳的像

9、人走路经过一盏路灯的过程中,其影长的变化情况是(   )

A、先变长后变短   B、先变短后变长   C、逐渐变长   D、逐渐变短

10、(2010黄冈)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物理知识,下列成语中的“影”哪个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

A.杯弓蛇影    B.形影不离    C.形单影只    D.立竿见影

 

十二、教学反思

 

1.  实验都较为简单,完全可以让学生去完成。实验现象不是很明显,有待改进。

2.  自我感觉课堂表现力不足,缺乏激情 ,教学还有待改进。


第一讲    光现象

北京师范大学    赵月园

一、光是如何传播的

放一个小视频:在暗室中,将一束光射到空气中,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径迹,再将一束光射到水中,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径迹,学生产生光沿直线传播的直观感受。

举出生活中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影子等……

注意我们所说的光沿直线传播,指的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情形。

同学们,你们知道光的传播速度有多大吗?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略小

大家知道声速大概是多大吗?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跟光速比是不是很小?所以在打雷时,虽然雷声和闪电同时同地发生,我们却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就是因为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

大家还记得之前提到过“光年”这个单位,就是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个距离是有多长?

二、光的色散

大家觉得白色是最单纯的颜色吗?

其实不是,17世纪,英国物理学家牛顿使太阳光产生色散,发现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使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从三棱镜射出的光如图:

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为各种颜色的色光,如果用一个白屏来承接,在白屏上就会呈现出一条彩色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光的反射

大家想想,我们人眼为什们能看到东西?比如,为什么我们都可以看到这本书?是这本书本来就会发光,而光线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显然不是。

如图,我们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光的反射有什么规律呢?

垂直于入射平面的线称为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出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出射角。

在反射现象中,入射角等于折射角

光路具有可逆性

光的折射

同种均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那么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比如从空气中进入水中,光会怎样传播?

放一个视频,把一束光斜着从空气中射向水中,观察光束在空气中和水中的径迹。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观察实验截图,光在空气中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会向法线偏折,大家仔细观察,有没有发现折射的同时也伴随着反射现象,这里有一条

反射光线。

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也具有可逆性

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如下的几幅光路图:

第一幅图片中,光从空气中射向水中,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没有问题。

第二幅图片中,折射光线偏折远离法线,这是怎么回事?

对,大家都注意到了,这是光从玻璃射向空气的情况,根据光路的可逆性,我们反过来看,就会发现,光从空气中射向玻璃,折射光线会向法线方向偏折

第三幅图中,光从空气射向水中,折射光线没有发生偏折,这又是怎么回事?

对,大家很聪明,因为光是垂直入射的,这种情况下光线不发生偏折

生活中有哪些折射现象?

比如筷子在水中看起来向上弯折,大家回家做一下这个实验,尝试解释一下其中的原理与奥秘,我们下节课来分享你们的研究成果。

课后练习:(课外延伸)

同学们,科学是无穷无尽的,你们要勇于探索哦!

做完上面的习题,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份提纲,希望大家温故而知新!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

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4.应用及现象:

①激光准直。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5.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⑴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平滑。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⑵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4.面镜:⑴平面镜:

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作用:成像改变光路。

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⑵球面镜:凹面镜定义: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

凹面镜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凹面镜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凸面镜定义: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

凸面镜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凸面镜应用:汽车后视镜。

三、颜色及看不见的光

1.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

2.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

四、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0度。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216633928.html

光现象小实验

一、小孔成像

实验器材:长方形硬纸板、蜡烛、白纸、纸盒、大缝衣针、铁夹、瓶盖。

实验步骤:

1.用针在硬纸板的中心位置扎上一个直径约3毫米的穿透硬纸板的小孔。

2.用铁夹夹住硬纸板的两边,使硬纸板直立在桌面上。

3.把蜡烛固定在瓶盖上。点燃蜡烛,把蜡烛放在硬纸板的前面,使烛焰中心与硬纸板上的小孔在同一水平线上。

4.把纸盒直立在硬纸板的后面,再把一张平整的白纸放到纸盒的直立面上,使纸面的中心与硬纸板上小孔在同一水平线上。向白纸上看去,白纸上是否有烛焰的像?

(白纸上会出现烛焰倒立的像。如图1-1所示)

5.沿垂直于硬纸板面的方向移动白纸,白纸上烛焰的像会有什么变化?(白纸离硬纸板较近时,烛焰的像较小但比较亮;白纸离硬纸板较远时,烛焰的像较大但比较暗)

6.用针在硬纸板上离第一个小孔2厘米远的地方再扎上2个小孔,这时白纸上烛焰的像有什么变化?

(硬纸板上有三个孔时,白纸上会有三个倒立的烛焰的像。如图1-2所示)

现象解释:蜡烛的火焰是由许多小的发光点组成的,每个发光点都向四面八方发射着光线。当一个发光点发出的光穿过硬纸板上的小孔时,在白纸上会形成一个光斑。烛焰上的每一个发光点都会在白纸上形成一个对应的光斑,全部光斑在白纸上就组成了一个烛焰的像。硬纸板上有多个小孔时,烛焰发出的光经过每一个小孔都会成一个像,这时就会看到多个像。

折断的铅笔

实验器材:玻璃瓶、水、食用油、铅笔

实验步骤:1.在玻璃杯中加入杯子二分之一高度的水。

2.在静止的水面上,慢慢加入1厘米高度的食用油。

  3.杯中的液体静止后,将会看到液体分为两层。

4.将一支铅笔慢慢的斜插入到杯中液体里,待液体静止后,从杯子的侧面观察杯子中的铅笔,将会看到铅笔被折成了3段。(如图4所示)

现象解释:从铅笔上反射出来的光,经过杯中不同液体的交界面时,会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进入眼睛后,眼睛会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去判断物体的位置,眼睛看到的铅笔的像会与铅笔的真实位置发生错位,这时就会看到铅笔被分成了3段。

相信你们对光的现象已经有所了解了吧,继续努力!

         第二讲    天文地理集合

        北京师范大学    罗振期

(因word格式问题   图片另外插入)

           第一站:天文地理集合  

           第二站:火山火山    

           第三站:上知天文    

           第四站:地壳演变    

第一站:地理小站

1.我国在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是:

中国北极黄河站,位于北纬78°55′、东经11°56′的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是中国首个北极科考站,成立于2004年7月28日。中国北极黄河站是中国继南极长城站、中山站两站后的第三座极地科考站,中国也成为第8个在挪威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建立北极科考站的国家。最值得称道的是,北极黄河站拥有全球极地科考中规模最大的空间物理观测点。

2.海拔5895 米的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第一高峰:

山顶冰峰峭立,白雪皑皑,形成奇异的“赤道雪峰”景象。若该山上海拔900米处气温为20℃,山顶的气温约是:-10 ℃在2万米以下时,大约或者说平均每升高100米,降0.6度。

3.河口三角洲:

三角洲,即河口冲积平原,是一种常见的地表形貌。江河奔流中所裹挟的泥沙等杂质,在入海口处遇到含盐量低的淡水,凝絮淤积,逐渐成为河口岸边新的湿地,继而形成三角洲平原。三角洲的顶部指向河流上游,外缘面向大海,可以看作是三角形的“底边”。

4.平遥古城:

山西平遥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市之一。

平遥古城是中国古代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黄鹤楼:

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为国家5A级景区,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阁并称“武汉三大名胜”。该建筑也与湖南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三清山地区

花岗岩(Granite),

大陆地壳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岩浆在地表以下凝结形成的岩浆岩,属于深层侵入岩。主要以石英或长石等矿物质形式存在。因为花岗岩是深成岩,常能形成发育良好、肉眼可辨的矿物颗粒,因而得名。花岗岩不易风化,颜色美观,外观色泽可保持百年以上,由于其硬度高、耐磨损,除了用作高级建筑装饰工程、大厅地面外,还是露天雕刻的首选之材。

天舟一号:昨日中午12时23分,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只运货,送人”的太空快递小哥天舟一号,为天宫二号带去6吨左右的货物和推进剂,大大小小有100多个货包。这些货包里都装了些啥?这么多货包的摆放又有什么讲究呢?

天舟一号送的“快递”包裹里都装了啥:首先是推进剂,就像汽车需要加油一样,空间站要长时间保持在轨道上运行就需要补充推进剂,这次天舟一号不仅要将推进剂运过去,还要进太空加油技术的在轨验证。其次是未来航天员在太空生活工作所需的物品,例如食品、水、衣服等生活用品,以及用于出舱工作的航天服等,当然这次运输的不是真的航天服,而是航天服的模拟件。此外,空间科学技术试验设备也是未来空间站经常需要运输的物品,因此也搭载了一些空间科学技术试验设备。

那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丰富一下其他地理知识吧!

地理中国栏目:http://tv.cctv.com/2017/06/04/VIDEbm11wNweBELBU2hGoDTb170604.shtml?vfm=bdvtx&frp=v.baidu.com%2Fshow_intro%2F&bl=jp_video



第二站:火山!火山!

http://baidu.ku6.com/watch/6424235997635366697.html?page=videoMultiNeed

火山类型:

一、活火山

指尚在活动或周期性发生喷发活动的火山。这类火山正处于活动的旺盛时期。如爪哇岛上的梅拉皮火山,本世纪以来,平均间隔两三年就要持续喷发一个时期、我国火山活动以台湾岛大屯火山群的主峰七星山最为有名。大陆上,仅在新疆昆仑山西段于田的卡尔达西火山群有过火山喷发记录。火山喷发形成了一  

二、死火山
个平顶火山锥。

指史前曾发生过喷发,但有史以来一直未活动过的火山。此类火山已丧失了活动能力。有的火山仍保持着完整的火山形态,有的则已遭受风化侵蚀,只剩下残缺不全的火山遗迹、我国山西大同火山群在方圆约12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99个孤立的火山锥,其中狼窝山火山锥高将近1900米。

三、休眠火山

指有史以来曾经喷发过.但长期以来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火山。此类火山都保存有完好的火山锥形态,仍具有火山活动能力,或尚不能断定其已丧失火山活动能力。如我国长白山天池,曾于1327年和1658年两度喷发,在此之前还有多次活动。虽然没有喷发活动,但从山坡上一些深不可测的喷气孔中不断喷出高温气体,可见该火山如今正处于休眠状态。

注意:

这三种类型的火山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

休眠火山可以复苏,死火山也可以“复活”相互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过去一直认为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是一个死火山,在火山脚下,人们建筑起许多  

火山成因:
的城镇,在火山坡上开辟了葡萄园,但在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突然爆发,高温的火山喷发物袭占了毫无防备的庞贝和赫拉古农姆两座古城,两座城市及居民全部毁灭和丧生。

火山是一个由固体碎屑、熔岩流或穹状喷出物围绕着其喷出口堆积而成的隆起的丘或山。火山喷出口是一条由地球上地幔或岩石圈到地表的管道,大部分物质堆积在火山口附近,有些被大气携带到高处而扩散到几百或几千公里外的地方。

火山喷发:
火山喷出地表前的过程归纳为三个阶段:

1.岩浆形成与初始上升阶段

岩浆的产生必须有两个过程:部分熔融和熔融体与母岩分离。

2. 岩浆囊阶段

岩浆囊是火山底下充填着岩浆的区域,是地壳或上地幔岩石介质中岩浆相对富集的地方。

3. 从岩浆囊到地表阶段

岩浆从岩浆源区一直到近地表的通路的上升,与岩浆囊的过剩压力、通道的形成与贯通、以及岩浆上升中的结晶、脱气过程有关。

造成的影响:

火山爆发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和暴雨结合形成泥石流能冲毁道路、桥梁,淹  

火山碎屑是火山喷出的岩浆冷凝碎屑以及火山通道内和四壁岩石碎屑。
没附近的乡村和城市,使得无数人无家可归。

火山碎屑流是主要的火山杀手之一,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和致命性。

在火山喷发之后,火山喷发所产生的巨大震动,会导致火山周边的泥土松动,从而导致山体滑坡。

好处:

火山作用对我们并非完全有害无益。例如岩浆只要能留在地表下,就是很好的地热来源。火山附近常有温泉或热泉,这就是因为岩浆散发出的热度使地下水变热而形成的。这种热源我们称为地热,规模大的可形成“地热田”。

火山作用的另一个好处是为我们制造陆地”。地球表面大约有71%被海水

跟火山有关的小知识!


一、 火山名字的来源
  在古罗马时期,人们看见火山喷发的现象,便把这种山在燃烧的原因归之为火神武尔卡发怒。于是意大利南部地中海利帕里群岛中的武尔卡诺火山便由此而得名,同时也成为火山一词的英文名称——YOLCANO。
  地球地壳之下100—150千米(公里)处,有一个“液态区”里面存在着高温,高压下含气体挥发成分的熔融状硅酸盐物质,艰岩浆,它一旦从地壳薄弱的地段冲出地壳,就形成了火山。

  二、 火山的种类
  火山是一种自然现象,在地球形成之后,就有火山出现。现在地球上的火山有“死”“活”两种。地球上已知的“死火山”约有2000座,已发现的“活火山”共有523座。其中陆地上有455座,海底火山有68座。火山在地球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它们都出现在地壳中的断裂带,主要集中在环大平洋一带和印度尼西亚向北经缅甸、喜马拉雅山脉、中亚、西亚到地中海一带。
  活火山是指现代尚在活动的或周期性发生喷发活动的火山。这类火山正处于活动的旺盛时期。而死山是指史前曾发生过喷发,但有史以来一直来活动过的火山,此类火山已经丧失了活动能力。此外还有一种是休眠火山,是指有史以来曾经喷发过,但长期以来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火山。此类火山都保存有完好的火山锥形态,仍具有火山活动能力,或尚不能断定其已丧失火山活动能力。

  三、 火山的喷发的影响
  1、 影响全球气候
  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和火山气体,对气候造成极大的影响。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昏暗的白昼和狂风暴雨,甚至泥浆雨都会困扰当地居民长达数月之久。火山灰和火山气体被喷到高空中去,它们就会随风散布到很远的地方。这些火山物质会遮住阳光,导致气温下降影响人们的经济和生活活动。此外,它们还会滤掉某些波长的光线,使得太阳和月亮看起来就像蒙上一层光晕,或是泛着奇异的色彩,尤其在日出和日落时能形成奇特的自然景观。

  2、破坏环境 
  火山爆发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和暴雨结合形成泥石流能冲毁道路、桥梁,淹没附近的乡村和城市,使得无数人无家可归。 泥土、岩石碎屑形成的泥浆可象洪水一般淹没了整座城市。 
岩石虽被火山灰云遮住了,但火山刚爆发时仍可看到被喷到半空中的巨大岩石。

  3、重现生机 
  火山爆发对自然景观的影响十分深远。土地是世界最宝贵的资源,因为它能孕育出各种植物来供养万物。如果火山爆发能给农田盖上不到20厘米厚的火山灰,对农民来说可真是喜从天降,因为这些火山灰富含养分能使土地更肥沃。

  四、三百年来世界五大火山爆发
  今年4月14日,冰岛埃亚菲亚德拉冰盖火山爆发,火山在形成的烟尘冲上11000为的高空、对欧州和全世界的交通和商贸造成重大影响。但相对于历史上的大火山,此次爆发还是较小的。指数是2—3。美国史密森学会资料显示,自1700年以来,地球上发生过五次指数为6以上的火山爆发。

  1、 坦博拉火山1815年4月10日爆发
  位于印度尼西来境内的坦博拉火山爆发,是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此项爆发给全世界蒙上了一层山灰,至使全球气温下降了5华氏度以上,结果致使那个成为高有夏季的一年。

  2、 喀拉喀托火山1883年8月27日爆发
  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岛在那天发生的一系列火山爆发中消失。火山爆声在相隔3000英里处的罗德里格期岛都听得见。50英里以外的一艘船被火山爆发引起的飓风气流摧毁。

  3、 圣马丽亚火山1902年10月24日爆发 
  发生在危地马拉太平洋沿岸的圣马丽亚大火山爆发,是十八世纪以来有纪录的指数为6的火山爆发中威力最大的一次,也是该火山记录的历史上的首次爆发,远在美国旧金山都能看到其喷发出的火山灰。

  4、 诺瓦拉普塔火山1912年6月6日爆发
  20世纪最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发生在美国阿拉斯加半岛,阿拉斯加火山多,当时无法确定是那座火山爆发。直到半个世纪之后,科学家才通过当地地质状况的研究,确认是诺瓦普拉塔火山爆发。其喷发出的物质超过阿拉斯加半岛史上所有火山爆发喷出物质的总和。是指数为5的圣海伦斯火山爆发的30多倍。

  5、 皮纳图博火山1991年6月15日爆发
  皮纳图博火山是最近的一次指数为6的火山爆发。该火册位于菲律宾吕宋岛在近500年内都没有出现在任何重大活动。然而,在1991年4月至5月,当地发生了数千次地震和小规模火山爆发,科学家们及对皮纳图博火山的大爆发作出了预测,从而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第三站:上知天文

1.宇宙:

人类所存在的一个时空连续系统,包括其间的所有物质、能量和时间

2.宇宙的定义

中国古代就有“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的说法,宇宙一词也出自于“旁日月,挟宇宙”(《庄子·内篇·齐物论》)

近数世纪以来,科学家根据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建立关于宇宙的现代科学理论,称为物理宇宙学。

宇宙大约是由4.9%的普通物质,26.8%的暗物质和68.3%的暗能量构成。

从成份比可以看出,可见  

3.宇宙是个稳定平衡的能量体系,应该有“正”物质和“反”物质,正反物质能量大小相等,总能量为0.根据能量最低原理,“正”物质之间是引力,“反”物质之间也是引力,而正反物质之间应该是斥力,但接近后会发生湮灭。所以宇宙应该是数字“8”字形的。一半是“正”宇宙,另一半是“反”宇宙。假设我们的宇宙是“正”宇宙,另一宇宙则是“反”宇宙。“8”字形宇宙中心称为“奇点”。
物质最少,暗物质第二,暗能量最多。

4.银河系

5.(左到右)银河系、仙女座星系 、室女A星系、IC-1011星系。

太阳系所在的星系,银河系具有巨大的盘面结构,有一个银心和四条旋臂,旋臂相距4500光年

 包括1000~4000亿颗恒星和大量的星团、星云,还有各种类型的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它的直径约为100,000光年,中心厚度约为12,000光年,可见物质总质量是太阳质量的大约1400亿倍。

太阳位于银河一个支臂猎户臂上,至银河中心的距离大约是26,000光年

6.太阳系

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

7.八大行星

8.地球
、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以及至少173颗已知的卫星、5颗已经辨认出来的矮行星和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体。
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都位于差不多同一平面的近圆轨道上运行,朝同一方向绕太阳公转。除金星以外,其他行星的自转方向和公转方向相同。彗星的绕日公转方向大都相同,多数为椭圆形轨道,一般公转周期比较长。
轨道环绕太阳的天体被分为三类:行星、矮行星和太阳系小天体。
行星是环绕太阳且质量够大的天体

地球(Earth)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

地球会与外层空间的其他天体相互作用,包括太阳和月球。地球是上百万生物的家园,包括人类,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天体。
地球上71%为海洋,29%为陆地,所以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

46亿年前,地球诞生了。



地球演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地球圈层形成时期,其时限大致距今46~42亿年。46亿年前诞生时候的地球与21世纪的大不相同。根据科学家推断,地球形成之初是一个由炽热液体物质(主要为岩浆)组成的炽热的球。随着时间的推移,地表的温度不断下降,固态的地核逐渐形成。密度大的物质向地心移动,密度小的物质(岩石等)浮在地球表面,这就形成了一个表面主要由岩石组成的地球。

第二阶段:
太古宙,元古宙时期。其时限距今42-5亿年。地球不间断地向外释放能量,由高温岩浆不断喷发释放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构成了非常稀薄的早期大气层—原始大气。随着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再汇聚成雨水落入地表。就这样,原始的海洋形成了。

第三阶段:

显生宙时期,其时限由5亿年至今。显生宙延续的时间相对短暂,但这一时期生物及其繁盛,地质演化十分迅速,地质作用丰富多彩,加之地质体遍布全球各地,广泛保存,可以极好的对其进行观察和研究,为地质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并建立起了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微观与“宏观”相对。
粒子自然科学中一般指空间线度小于10-7~10-6厘米的物质系统。包括分子、原子、原子核、基本粒子及与之相应的场。基本粒子也有其内部结构。微观世界的各层次都具有波粒二象性,服从量子力学规律。在社会科学或者广义的概念,宏观是指从大的方面去观察,微观是指从小的方面去观察。有时候,我们还常常用到中观这个概念,即处于宏观与微观之间。

同学们,银河系很大,有很多神秘的东西!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视频,初步了解一下银河系:http://baidu.ku6.com/watch/4390782902223587196.html?page=videoMultiNeed

补充:

窗体底端

银河的历史知识

  银河在中国古代又称天河、银汉、星河、星汉、云汉,是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由一千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接下来就跟着学习啦小编一起去看看银河的知识吧。

  银河的介绍:

  夏夜星空中从东北向南横跨天空的银河,宛如奔腾的急流,一泻千里。迢迢的银河引起多少美丽的遐想和动人的故事。

  的银河其实,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银河,只不过夏秋之交看到了银河最明亮壮观的部分。银河经过的主要星座有:天鹅座、天鹰座、狐狸座、天箭座、蛇夫座、盾牌座、人马座、天蝎座、天坛府、矩尺座、豺狼座、南三角座、圆规座、苍蝇座、南十字座、船帆座、船尾座、麒麟座、猎户座、金牛座、双子座、御夫座、英仙座、仙后座和蝎虎座。银河在天空明暗不一,宽窄不等。最窄只 4°~5°,最宽约 30°。银河为什么是白茫茫的呢?伽利略发明天文望远镜以后,带着这个不解之谜,把望远镜指向银河,原来银河是由密集的恒星组成的。为什么只有这一“带形” 天区的恒星最密集呢?原来是由 1000 多亿颗恒星组成一个透镜形的庞大的恒星体系,我们太阳系就在这个体系之中。我们从太阳系向周围看到盘状的边缘部分呈带形天区。这个天区的恒星投影最密集,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银河。这个庞大的恒星体系也由银河得名,叫银河系。肉眼的极限视星等为5.5以上或光污染指数5级以上才能看到银河,如果肉眼看不到银河,使用最先进的观测仪器也很难看到银河。北半球来说夏季最明显看到银河(在天蝎座、人马座延伸至夏季大三角,甚至仙后座),冬季的那边银河很黯淡(在猎户座与大犬座)。

  银河的传说

  世界各地有许多创造天地的神话围绕著银河系发展出来。很特别的是,在希腊就有两个相似的希腊神话故

  事在解释银河是怎么来的。有些神话将银河和星座结合在一起,认为成群牛只的乳液将深蓝色的天空染白了。在东亚,人们相信在天空中群星间的雾状带是银色的河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天河。Akashaganga是印度人给银河的名称,意思是天上的恒河。依据希腊 神话,银河是赫拉在发现宙斯以欺骗的手法诱使他去喂食年幼的赫尔克里斯因而溅洒在天空中的奶汁。另一种说法则是赫耳墨斯偷偷的将赫尔克里斯带去奥林匹斯山,趁著赫拉沉睡时偷吸他的奶汁,而有一些奶汁被射入天空,于是形成了银河。

  在芬兰神话中,银河被称为鸟的小径,因为它们注意到候鸟在向南方迁徙时,是靠著银河来指引的,它们也认为银河才是鸟真正的居所。现在,科学家已经证实了这项观测是正确的,候鸟确实在依靠银河来引导,在冬天才能到温暖的南方陆地居住。即使在今天,芬兰语中的银河依然使用Linnunrata这个字。

  在瑞典,银河系被认为是冬天之路,因为在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冬天的银河是一年中最容易被看见的。古代的亚美尼亚神话称银河系为麦秆贼之路,叙述有一位神祇在偷窃麦秆之后,企图用一辆木制的运货车逃离天堂,但在路途中掉落了一些麦秆。

  银河的历史探究

  自古以来,气势磅薄的银河就是人们十分注意观察和研究的对象。古人不知道银河是什么,把银河想像为天上的河流。我国著名的神话故事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这鹊桥就是铺设在这天河之上。夜空中分处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特别引人注目。牛郎星是天鹰座中最亮的星,在银河的东岸。织女星在银河的西岸,是天琴座中最亮的星。西方人把银河想像成是天上的神后喂养婴儿时流淌出来的乳汁形成的,叫它为牛奶路。英文中的银河(Milky Way)就是这么来的。

  美丽的神话故事不能代替令人满意的科学解释。银河究竟是什么呢?望远镜发明以后,这个问题得到了正确的答案。17世纪初期,伟大的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把他自己制造的望远镜对准了银河,惊喜地发现银河原来是由许许多多、密密麻麻的恒星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由于这些恒星距离我们太远,人的肉眼分辨不清,把它看成了一条明亮的光带。

  

正在加载……
举报
0条评论
更多评论
关联云协作
回到顶部
分享群

分享到微信

1/10
作品二维码:
发证单位:
    发证日期:
    证书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