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人物之关云长>武圣关帝的精神标签 文郭奋勇
最早读《三国演义》的时候是在初中。那个时候,读三国读得很生涩,读不懂。可能是自己初出茅庐,阅历不够。后来才知道一句话:“少不读三国,老不读红楼。”才知道《三国演义》讲的是关于权谋驭人和争霸的故事。人到中年,走过了万水千山,再读《三国演义》,又是另一种人生体味。
中国乃至世界华人居住的地方,只要有庙宇,就有关帝庙。林州的庙宇很多,凡是有庙宇的地方,就有关帝庙。其中城内的城隍庙,河顺天堂山上的奶奶庙,崇善寺,黄华山上的觉仁寺,小黄华的仙岩寺,洪谷山中的洪谷寺,西山的老祖庙,还有合涧镇木篡村旁起灯山上的起灯山神院,都有武圣关公的庙宇。
原康柏尖山庙宇中的关帝,形象是这样子的。春秋楼座在群峰之巅。庙宇内,关二爷三绺长须。高大威猛,不怒自威。身着绿色战袍,头戴青巾绿帽,面如重栆,卧蚕眉,丹凤眼。端坐在将椅上,左手捧一本《春秋》,右手轻捋美髯,斜侧着身,夜读史书,做沉思状。形神具妙。还有的形象是,身傍赤兔马,手持青龙偃月刀,横刀立马,所向披靡。
关帝夜读《春秋》的形象,最为让人深刻。《春秋》又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它是一部重要的古代古籍,是“四书五经”中的五经之一。记录了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步编年体史书。作《史记》的司马迁讲:”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而作为义的化身,关云长读《春秋》,是最合适不过了。这本书也讲出了孔子的治国理念和道德理想。
三国时期,诸侯称雄,天下大乱,汉室江山在风雨中飘摇。群雄并起,逐鹿天下。
我眼前浮现出这样的景象。如血的残阳,缓缓西下。长坂坡前,狼烟滚滚,残破的旌旗在风中飘扬。刘备方老弱病残,仓皇逃命。曹操方兵强马壮,意满踌躇。赤兔马上,关云长眯缝着丹凤眼,横刀立马。青龙偃月刀散射的寒光,让数里之外的曹丞相感到了阵阵寒意。血染红了他绿色的战袍。一个个曹军士兵倒在了自己的刀下。他收住了手中的刀,大吼一声:“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然后扬鞭策马,黄沙飞扬,消逝在历史的烟云中。
关云长心中的“道”又是什么?什么构筑了他的精神世界?来看一下他的精神标签。
从凡人到神明,他走过了血与火的征途。“精忠贯日月,大义薄云天。”败走麦城,不苟且偷生,而是掷地有声的说:“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为了自己心中崇高的政治理想,不愿掉入污泥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就是我们常讲的英雄之气。英雄之气,也就是孟子常讲的“浩然之气。”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英雄情结的民族。关羽,他是英雄般的存在,顶天立地,伟丈夫。兵败麦城,被东吴吕蒙杀害,被封神,进入宗庙,食冷猪肉,成了和孔圣人,比干并列的“圣人。”地位可谓高矣!儒教尊崇他为“武圣”,道教尊崇他为“关圣帝君”,佛教尊崇他为“伽蓝菩萨。”历朝历代,皇帝不断的为他追谥。
到了清代,他被尊崇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护民精诚绥靖祤赞宣德关圣大帝。”谥号很长,多达二十六个字。可见,清朝统治者对关羽推崇到了何等高度!
在民间,刘备的地位,并没有关帝的高。刘备发现了关羽,刘关张三人桃园结义,赴汤蹈火,开创了蜀的伟业,是刘备成全了他。但刘备只是帝王般的存在,老百姓的心中,刘备老是哭哭啼啼的,每次遇到过不去的坎,只要一哭,就能逢凶化吉。老百姓并没有读懂刘备内心的世界,还有他的独到的为君主的韬略。
老百姓有句歇后语,刘备的江山,是哭来的。中国历史上有两百多位皇帝,从底层逆袭为一国之君的也有。刘备之前,从泗水亭长做起,斩白蛇起义,开创汉朝四百年基业的汉高祖刘邦,他之后,有从和尚到农民起义领袖,开创二百多年基业的明太祖朱元璋。文治武功,刘备不如历史上好多的皇帝。但从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来讲,能做到像关云长顶级的武将,近乎完美,廖若星辰。
神与帝,区别还是很大的。神入庙宇,食冷猪肉,百姓祭祀,香火永续。并不是所有的帝都能进庙宇。史册记载下了他们,但老百姓却未必记得。关羽代表了中国古代武将,人格接近完美。武官存在的价值就是“武战死”。比干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官,人格接近完美,文官存在的价值就是“文谏死。”
文官在庙堂之上,最高的荣誉就是文谏死,为生民请命,舍生取义。武将在疆场上,最高荣誉就是武战死,为国家戍边,杀身成仁。
关公身体内流畅的血液里,有着儒家“忠仁勇义礼智信”的因子。
忠仁勇义礼智信,这几个字就是贴在武圣关帝身上的标签。
“忠”忠心赤胆,降汉不降曹。已经与刘皇叔结了义,就要生死与共。“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性,但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厚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言好说,做到太难。就是这样的誓言,刘备虽是织草履出生,但有匡扶汉室的凌云之志。这段誓词也成为千百年来,人与人结交八拜之交的永远的经典。关张两人,纵然知道跟了大哥,纵然前方千险万难,要在一起,赴汤蹈火,粉身碎骨,也要勇往之前,死而后已。这也就有了后来,下邳失陷,关公被曹操围困。曹操百般利益引诱,许他以金银和官印,送给他赤兔马等。。。。。。但关帝不为所动,心如磐石。屯土山上,关云长与曹将张辽约三事。两个故友理论了一番,张辽也是出于好意,让关云长认清形势,以图长远。公曰:“吾有三约。若丞相能从,我即当卸甲。如其不允,吾宁受三罪而死。一者,吾与皇叔设誓,共扶汉室,吾今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处请给皇叔俸禄养赡,一应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三者,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三者却一,断不肯降。”在关公的心里,曹操是窃国贼。挟天子以令诸侯,虽为汉相,实为汉贼。他意识中,他是汉将,他是不能向曹操投降。“威武不能屈”,在关公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仁”。攻打长沙,与老将黄忠交战。交战中,黄忠马失前蹄,他也被摔倒在地上。关云长看着年迈的老将,收住了手中的偃月刀,说“生平不斩落马之人。”胜,要胜的光明正大,要让自己的敌人心服口服。“关云长义释黄汉升”,让黄忠成为了刘备麾下的一员大将。
“勇”。作为武将,在阵前,总是一马当先,决不畏惧。三分天下之前,东吴要刘备归还他占领的荆州。东吴设计邀请关羽赴会。鸿门宴在三国时期上演。思考再三,关云长单刀赴会。关公是在忠义之德统帅下的勇,有胆有识。“关云长千里走单骑”“关云长刮骨疗毒”等故事,展现了他的勇猛。他武功极高,温酒斩华雄,在战场上,于乱军之中,取敌将首级如探囊取物,易如反掌。敌将一看对手是关公,自己就先在心里面输了。超凡武勇,剑锋所指,所向披靡,有一人可挡万夫之勇。
“义”。赤壁之战中,关云长立下军令状,守华容道。赤壁战败,曹操落荒而逃。关云长面对着昔日的曾给了他许多恩义的曹操,心中不忍杀掉曹操。他是冒着被砍头的危险,释放了曹操。这一点,他与曹操虽然道不同,但却显示了义重如山知恩图报的品格。解救张辽,义释老将黄忠,义释曹操,真正做到了“大义薄云天。”
“礼“。秉烛达旦。曹操为了把关公留在身边,挑拨他和刘备的关系,在驿馆休息,故意安排关公和二嫂共栖一室。曹操是以小人度了君子之腹。关公,伟丈夫,他怎么会做出乱了纲常之事?关公秉烛达旦,通宵站在屋外,为二嫂站岗守护。这才是真正的“富贵不能淫。”
“信”。寄人篱下的关公,知道了刘备的下落,他去相府和曹操辞别。曹操避而不见,怎么办?关公封印挂金,过五关斩六将,历经艰难,在古城与刘备张团聚。与刘备是“誓以共死,不可违之”,对曹操是“要必立功以报曹操,然后去耳。”大哥刘备,是不能背叛的,曹操,只能是靠斩袁绍手下的大将,立功回报。这是他心中的原则底线。一个是许下了生死与共的兄弟,一个是得了恩惠的恩人,在心中的地位,是不同的。不能为了报曹操的恩,而忘掉了桃园结义时曾许下的掷地有声的誓言。报答曹操,不能做未必良心的事情。不因为你是曹丞相,我就讨好你,就低下高贵的头。“贫贱不能移。”
“智”。樊城。关公与庞德交锋。派人堵住襄江上游水口,待到雨大后,决堤放水,湮没樊城。水淹七军,也是关公戎马生涯中,富有传奇色彩的一次。
三国历史上,刘备从“白身”,只是凭着刘皇叔这个虚名,一无所有打天下,最终创下了蜀汉政权。这其中,不可否认的是,他身边有一群为了理想信念,不离不弃,生死相依的弟兄。刘备成全了关云长成为了“武圣”,关云长也成全了刘备,匡扶大汉,建立了“蜀汉”政权。
关云长的“忠仁勇义信礼智”,光耀千古。这些标签,足以让世人共仰拥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