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问网openwhy.cn —— 基于文档协作平台的综合性内容型网站

请输入验证码的计算结果

看不清,换一张?
提交

建议反馈

提交
取消

绑定手机号

您不是手机注册用户,还不能操作创建群或申请为群参与者,请绑定手机号(手机号绑定后将也成为登录账号)
获取验证码
绑定
取消

合并账号

合并
取消

提示

取消
解绑并绑定
只有实名认证用户可创建活动,
请先进行实名认证
确定

扫描下载开问APP

开问AI助手

开问AI助手

小通巷,文艺新地标

关注
收藏

小通巷是成都众多“慢生活”的小巷之一,一幢幢灰色的老式楼房,构成了这条街最主要的底色,它们是成都悠闲、温润气质的剪影。

与宽巷子仅隔了一两条街的小通巷,没有宽窄巷子的喧嚣和浮华,是成都本地人的新兴生活地标,这里有创意的小店、餐吧,本土、安静是这里的主打。小通巷在你第一眼看到它时,会有一种错愕的感觉,这一条短短的小通巷,一半是市井民居,一半是清新小馆,很奇妙地和谐存在着。逛累了,就找间咖啡厅歇歇脚,吃个甜品,看看书,体验一下“原生态”的慢生活,这样小清新的风格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的光临。



历史:

小通巷在2008年前还只是半条巷子,后来成都污水整治,才与栅子街打通。那时候,这里也就相对安静一点,就是一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巷。

小通巷的历史上,恰好就出过一位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文艺青年。巴蜀文化专家袁庭栋曾专门出书讲述成都街巷历史,他说,中国早期话剧奠基人之一、与李叔同创作中国话剧史上第一个剧本的曾孝谷,就曾住在小通巷。在与李叔同一起留学日本期间,双方经常搭档演戏。回到四川后,李叔同还曾多次给曾孝谷写信叙旧。


新中国成立前,这是一条清静到连商店也没有的小街“根本寂寂无名”。在火红的革命岁月,小通巷成了革命工人的家园,成都生产保温瓶的工厂也于上世纪70年代在此修建。谁又能想到,这个在20几年前就被废弃的旧厂房,竟又成为小通巷的领头羊2006年,背包客栈“四号工厂”在这里以崭新的面貌出现,成为先锋文化和艺术家生活的代名词。

小通巷并不宽,道路一边规划成了停车位,另一边就成为了单行道,小通巷停车位并不宽裕,10元一小时的起步价也可以说是很高了,所以同样不建议开车去玩。 风和日丽的时候,建议大家带上相机,收拾心情,慢慢的逛一逛。

不过现在随着越来越多人知道小通巷,周末和节假日还是挺多人的。所以大家工作日有机会,可以去,才能感受到闹市中的幽静有多美。



字数 771
阅读 1.3万
赞 | 0
举报
本文为下述活动作品
0 条评论
取消
评论
更多评论
还没有评论
评论已关闭
推荐阅读
换一批
回到顶部
分享文章

分享到微信

举报

提交
取消

选择活动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