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问网openwhy.cn —— 基于文档协作平台的综合性内容型网站

请输入验证码的计算结果

看不清,换一张?
提交

建议反馈

提交
取消

绑定手机号

您不是手机注册用户,还不能操作创建群或申请为群参与者,请绑定手机号(手机号绑定后将也成为登录账号)
获取验证码
绑定
取消

合并账号

合并
取消

提示

取消
解绑并绑定
只有实名认证用户可创建活动,
请先进行实名认证
确定

扫描下载开问APP

开问AI助手

开问AI助手

2019年五一之“武家湾”“双底村”自驾游

阿凡哥
关注
收藏

2019年五一之“武家湾”“双底村”自驾游

1. 时间路线之选择

2019年五一假期为4天,作为一个长期假期“生活不在家”的人,我自然不会放弃这个机会。按照惯例假期绝对不能从众出游,因此自驾游成为唯一选项,且高速免费怎能不享受。由于老婆在美国带外孙要小半年,所以本次出行我是一人单车。设计出游距离在单程最远不超过700公里为宜,因此选择了南太行山区作为目的地,又经过网上驴友的攻略和推荐查询,选择了具有太行山特色又并非热门的旅游景区:武家湾、十八缸步道、白陉古道、红豆杉峡谷、黄围山景区。具体行程如下:

5/1 天津-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鹤壁-辉县薄壁镇-宝上公路-潭头村-武家湾:行程700km。

5/2 武家湾-十八缸(穿越)-双底村-白陉古道;行程20km

5/3 红豆杉大峡谷-黄围山-陵川县城:车行70km

5/3 陵川县-黑龙潭-红豆峡-青龙峡-大河村(大河关)-安阳-石家庄-衡水-天津:行程650km

 由于车行路线都是公路,所以我的雅阁八代2.4座驾可以轻松满足。

2. 项目、住宿安排

本次自驾游五一期间天气以晴为主,气温25-7度之间,因此特意安排有水上项目-划水板(桨板)、山谷攀爬穿越、大峡谷溯溪、登山溶洞游览几个项目。

食宿三天分别安排:

5/1 帐篷露营一天:饮食自备

5/2 双底村农家乐一天:100元/一人一间(三顿农家饭);若两人一间,每人60元;

5/3 陵川县城酒店一天:提前预定陵川恺悦时尚酒店,92元/标间(双早);

携带物品包括:

(1) 步行装备:登山鞋、溯溪鞋、人字拖各一双、登山杖、防晒霜、太阳镜;

(2) 记录装备:单反相机、手机自拍杆、三脚架、充电宝;

(3) 露营装备:帐篷一顶、零度睡袋一个、充气床垫一个、充电露营灯一个、折叠座椅一个、折叠桌一个;

(4) 活动装备:充气划水板一个、高低压车用充气泵各一个、高压手动气泵一个;

(5) 给养携带:自热饭三个、瓶装水一箱、洗漱用水一桶、啤酒饮料若干、包装食品若干;

3. 日程记录

5月1日:

 由于考虑到五一出行走高速的人流通常在午夜零点和早晨5点为高峰期,故决定凌晨3:30就出发上路,事实证明决定英明。3:30出发查导航避开事故路段走津晋高速-转荣乌高速保定方向-转京港澳高速过石家庄-邢台-邯郸-过安阳-鹤壁-新乡-转晋新高速-转郑云高速-306省道。进入306省道后就融入了前往宝泉景区的车流之中,好在拥堵距离不长在大约上午10:30到达306省道转向宝上公路的路口(路口有个中石化加油站)。

此时却出现重大意外,缓慢捱到路口后发现交警已经封锁了前往宝上公路的306省道路口,经询问交警答复“路已封锁无法前往武家湾方向,何时开放无法答复”,看着一大拨司机停下来左顾右盼,我也急忙询问一位本地人是否有其他路线,答曰向东绕路300里,这可把我急坏了,难道我这起个大早长途奔袭却要落个竹篮打水一场空得结果。急忙查看导航发现确实周围没有其他路线,而进入武家湾只有从南走宝上路(宝泉上水库路)和从山西陵川县向南进入这两条路,因此这时我已做好最坏打算即继续向西绕道山西晋城,转陵川县,走761县道从北边前往武家湾。但是我又绝对不甘心承受如此大的挫折,以我多年经验和人品运气,我相信应该会有峰回路转的可能,因此连忙向东行驶几百米后找一个本地老乡打听是否有小路可上宝上公路,竟然一次就问对了人,老乡讲向前1公里过河左转有一条小路可通宝上公路,但路线复杂且狭窄必须找当地老乡花钱买路,谢过老乡毫不犹豫向前急奔,过河后果然有一条小路通向村中(后来得知是薄壁镇),又遇一老乡询问是否通宝上公路,回答不通,但我心中有数继续前行,忽然发现前方有一车挡在前面,车前一农村妇女骑着摩托正在与司机交涉,心中感觉必是收费引路,心中大喜遂拉开距离远远跟着一骑、一车前行。跟着时而左时而右的在田间小路疾驰,看手机导航地图的方向,虽然地图上无路但的确是向宝上公路方向行进,走了大约有五六分钟,拐上一段山坡土路赫然看到了上山的柏油公路,正是宝上公路无疑。看着前车打开车窗给那妇女交钱后开上公路,我却并不搭理她,打轮拐上公路扬长而去。

 此时我的心情大好,看来我的一贯好运气并未离我而去,而且看来倒有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征兆,因为路口封锁后宝上公路上几乎没有车。在山腰停车回望宝上公路和山下远处的河流(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景色宜人,不愧是太行山脉中植被最好、景色最佳的南太行山道。

   

01.jpg

 回望宝上公路

02.jpg

 山下远处的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

开车顺公路蜿蜒爬上山顶后坡度放缓,穿过一条幽深隧道后,到达了著名的宝泉上水库大门口。正如网上攻略所说,游客是不允许进入的,除非从里边出来门卫给开大门,你问如何能从里边向外出,那是进入隧道前有一条上山的步道小路可以上山,有许多驴友有攻略介绍,难度中等,可以绕到宝泉上水库的上方,从小路下山到达水库大坝,再从大门出来。

03.jpg

隧道出口

04.jpg

 宝泉上水库大门

离开宝泉上水库大门,公路开始下坡,一直开到水库的排水渠口大大桥。过桥对面是水库管理区,有路牌指示左转去山西,桥上向右望是水库大坝。

05.jpg

过桥对面是水库管理站

06.jpg

 宝泉上水库大坝

过桥左转山西方向继续前行约2公里,在山路的一个拐角处有一块空地有一个小吃摊卖山西凉皮,问了价钱十元一碗价钱不算厚道,但强烈推荐停车驻足,因为在摊位旁边有一条小路,下坡穿过矮树丛可以到达悬崖边上,这里正好是悬崖突出向外的一个半岛,三面视野宽阔正是下观宝泉水库的最佳观景台(见照片)。

07.jpg

远处的宝泉游览区

08.jpg

游览区中的游船

所谓观景台是一块突出的天然岩石,大约有3、4平米,坐在岩石边上向下一看,果然是风景绝佳。宝蓝色的带状水库从右侧流向左侧,看脚下是万丈悬崖,向右望远处是宝泉游览区,向左看沿水库边上是前往库区景点的公路。旅游大巴如长蛇般在公路上蠕动,将人们送往那熙熙攘攘、人喊马嘶的景区,那里绝非我喜欢的旅行所在。

 

09.jpg

坐在岩石边上向下观看

10.jpg

 一条蓝带蜿蜒脚下

11.jpg

前往景区的旅游大巴

 12.jpg

游客必须乘坐景区大巴进入景区

观景拍照完毕继续前行,遇到了几段修路的地段,只能半幅通行(即单车道),双向只能交替通行,好在山下截流车子不多并未耽误时间,转眼来到了水库的尽头。远远看到悬崖之上有一个小村庄,那就是有名的西沟村,可以看到从山下向上修了一个观光电梯,半山腰上有登高的游人。

13.jpg

 西沟村,山下向上修了一个观光电梯

14.jpg

 半山腰上有游人登高 

 继续前行就来到了潭头村,地如其名这里是水流的尽头。在村口处有一处限宽石墩,只能容小型车辆通过,石墩上的累累伤痕记录着过往车辆留下的痕迹。进入潭头村后可以看到上河道,河流到了悬崖边处以瀑布方式流到下方的水库入口,丰水雨季这里一定十分壮观。

 15.jpg

 潭头村处的上河道

16.jpg

 潭头村就在秀丽的山峰之下

 过了潭头村,左转过桥是去西沟村的路,我则直行沿着河道直奔武家湾,我今天的宿营地。河道水流越来越少旁边现出一条水渠,水渠的尽头是一个小水坝,水坝以上就是武家湾水库。

  17.jpg

 河道旁的水渠

18.jpg

 武家湾水库水坝

 凭借这高悬于南太行山上的这一湾水库,武家湾成为当地有名的自驾休闲大本营。由于地处河南山西交界处,因此有大量来自河南的自驾旅游者。大约下午一点左右进入武家湾就开始堵车了,沿水库东岸由南向北的大街两旁布满了各种农家乐餐饮住宿,实际上当地的主要收入就来自于旅游。走走停停磨了大约20多分钟走到了水库的北端,一条可以走人的小堤坝横穿水库,把水库分为了两部分,南侧深水区是主库区有游船服务,小堤坝的两侧均为竹排游戏区,有农家出租竹排供游人自娱自乐;北侧的水很浅估计水深不超过一米,所以是很安全的。本来打算在此玩划水板的,但中午游人太多,故决定先去龙峡湖景区去看一看,顺便勘察一下露营地点。

  19.jpg

河道变得狭窄

20.jpg

 武家湾水库远处小堤坝和竹排

 穿过武家湾,开车继续沿着水库上游河道向北走。上游河道基本无水,只有大大小小的鹅卵石堆积在河滩上,估计在雨季也会有溪流。出武家湾向前约两公里,有一个分岔口,向左是龙峡湖方向,向右则是十八缸、双底村方向。左转过河一路前行路况很好,上坡路走了大约4公里左右,出现了一个停车场卡口,牌子上标明龙峡湖景区。进入景区开车一直走到路的尽头,拐上了一个陡坡后有一个平坦的小停车场,把车停好后看表时间是下午1:40。简单的吃了自带的午餐开始游览。

21.jpg

   小停车场旁的陡峻的石头阶梯

22.jpg

 穿过山洞一弯绿水呈现

小停车场就靠在一座高山的半腰,车场旁边修了一个坡度大约45度的石头阶梯,阶梯大约有两三百级,爬上去并不困难但也因人而异。登上阶梯的尽头直抵直上直下的崖壁,似乎是一条死路,但毫无意外地出现了一个人工开挖的山洞,里边黑洞洞的毫无灯光,借着手机的灯光在坑洼不平的山洞中穿行了大约50米左右,赫然在眼前出现了一弯绿水。

23.jpg

   龙峡湖的尽头

24.jpg

 游船码头门票60船票80

 仔细观察这一弯绿水是由一堵水坝和周围陡直的山体围成的水库,山口很窄所以坝体长度不超过40米,精巧的选址使水坝的效率大大提高。出洞口右侧为在岩壁上挖凿出来的水库管理设施,大门紧锁无路可走。向左沿着水库一路下坡,远远的看到一个游船码头,走了大约几百米来到了码头跟前,有一个售票窗口,有公告写明门票60(半价优惠),船票80没有优惠。从景区介绍上可见这里实际上是山西晋城凤凰欢乐谷景区的后门,从山洞开挖的情况来看,并非开发很完善的一个入口,只是没有这个入口,要想从景区前门进入开车大约要绕50公里。

考虑到这个景区对我性价比不高,时间又不允许,故没花冤枉钱,只花了十元停车费算是到此一游了。离开龙峡湖重回武家湾,大约2:30左右从武家湾的北端向右拐上一条田间小路(只容一车通过),小路尽头来到了水库游乐区。

25.jpg

  小堤坝围成水库浅水游乐区

26.jpg

 我的划水板

 玩别人的游乐项目从来不是我的选择,停好车(农民收费10元)取出我的装备——充气划水板,这个板气压较大故先用车用电动气泵充气到约10帕左右,再用手动高压气泵充到12帕。在别人惊奇的注视下下水运动,大约玩到下午5点左右上岸收工,开始搭帐篷准备露营。这里讲一个插曲,我在水边的停车场支帐篷时,车场主人走过来加以阻止,理由是占有停车场空间,其实就是想收费,这时一直和我搭讪的河南新乡的一对游客主动替我说话,一顿河南话搭腔大意是趁此收费不地道不应该,我则对收费老乡保证若有停车地方不足的情况我立刻收拾走人,这样他才善罢甘休,事实证明晚上除了我没有其他停车,所以他纯属想捞外快。

由于是开车自驾,因此床垫选带了双人充气床垫,另外包括0度的睡袋,USB充电营灯。晚餐则为自带自热饭,香肠啤酒。酒足饭饱后才晚上7点钟,但是我是起了大早出发的,又一路劳顿,所以洗漱完毕在周围还热闹非凡的环境下我就倒头大睡,迷迷糊糊中听到周边农家乐里的唱歌声、放烟花声、吵闹声都没有影响我的高质量睡眠。

27.jpg

  滑水板上自拍一张

28.jpg

 水边停车场露营

5月2日:

由于前晚睡得早所以今天5点多天一亮就睡不着了,由此深刻体会到没有夜生活、缺少灯火的年代人们为何能起得早的缘由。洗漱完毕、收拾帐篷,又简单吃了早饭,6点钟着车开拔。沿着县道761继续向北走,过了河向右拐(向左即是前往龙峡湖后门的路)走大约6公里,就到了十八缸山庄,也是十八缸峡谷的入口。

29.jpg

   十八缸入口处

30.jpg

 进入山口景色秀丽

把车停在山庄门前的空地上,山庄老板收停车费十元。事先做过功课知道峡谷主要是攀索链,因此不带登山杖,一定要穿登山鞋,带好食品和水出发。

31.jpg

  沟内的小花

32.jpg

 沟口的一汪泉水

该峡谷以前必是一条水道,一级级跌水冲刷出一个个水潭,共有十八个故称“十八缸”。现在峡谷已基本无流水了,一户农民在几乎无法攀爬的水道上架木桥、钉锁链、挂棕绳,形成了目前的一个简陋的穿越步道。老农则在步道口设卡收费每人5元(真是良心收费)。

33.jpg

步道上的简陋木桥

34.jpg

 过水缸要先下后上

35.jpg

简陋的木梯

36.jpg

 角铁与铁链制作的软梯

进步道不远就进入了攀爬状态,走过架在岩石之间的简陋木桥,通过简陋的木梯攀上攀下,在高差较大(短的5米,长的20多米)的崖壁处有软梯、铁锁链和绳索辅助攀登,在此正告大家大部分设施安全系数都很低,一定不要依靠设施,特别是一些木棍、细缆绳看着极不牢靠,必须充分确认无误后在行攀登,由此看来这里的低收费是高风险为代价的。

37.jpg

简陋的天梯

38.jpg

 20多米高的高差

39.jpg

用棕绳和树干辅助攀登

40.jpg

 竟然有10米长的藤蔓当绳索

因为“十八缸峡谷”是当地一条很有名的穿越路线,所以一路上遇到很多驴友,大多为团队行动,其中不乏一些大叔大妈级人物,但基本都是熟练级的驴友。我连续超越了两队人马走到了最前面,穿过了水缸区已没有老农架设的攀登设施,然后几乎手脚并用地攀登上一段大约100多米斜度大约65度的土坡,该土坡区没有任何停留休息的地方,必须一鼓作气爬到坡顶。爬到坡顶才发现前方是一个悬崖,周围只有半米宽2米长的平台,最多只能呆5、6个人。

正怀疑走入死路时,仔细观察在坡顶的右侧有一条向上的攀登小路,沿此路又爬了大约50米就走进了一片灌木丛,沿着驴友的红布条标记穿过灌木丛,地势渐渐平缓,眼前豁然出现了一棵大树,正是有名的那颗白皮松,这是爬到山顶的著名标志。

在白皮松前休息拍照留念后继续前进,按照网上路线前往桦皮村。桦皮村是此处山顶上的一

41.jpg

山顶有名的白皮松

42.jpg

 在山顶遥望周围山崖

个古村落,周围景色十分漂亮,但村落已荒废多年,想来与村子与山下只有步道相通有关,此道路运输只能走牲口,无法走任何车辆。

43.jpg

空旷无人的桦皮村

44.jpg

 摆摊做面食生意农民

走进空旷无人的村里,发现村子有几十户房屋,早已空置破败,只有一户农民在此摆摊做面食生意,经询问只在旅游季节上山经营。

45.jpg

老皮村的无人院落

46.jpg

 终于看到了山下的公路

穿过桦皮村,有一条小路穿过一个四面环山的盆地前往另一个废弃的村子“老皮村”。进入老皮村后找了一个院子休息吃饭,饭后沿着村后的一条小路下山,路不难走但路途不近,走了大约1个小时下到山底的小后湾村重新走上公路,此处离十八弯山庄有3公里多,沿着公路步行大约下午一点左右返回了十八缸山庄,结束了穿越之旅。

再次出发开车沿公路继续向北走5公里,十几分钟后就远远的看到挂在山坡上的“红豆杉大峡谷”几个红色大字,很快来到峡谷景区入口处,这是明天的游览项目,因此继续前行来到了位于双底村的一线天客栈。这是我在网上筛选的一家客栈,通过电话预订,平常40一位含简单三餐,节假日60元一位,我是一个人包了一个标间费用为100元,该客栈就在红豆杉峡谷入口向前几十米的路边上,十分显眼,有院子停车十分方便。办好了入住,洗个热水澡,顺便睡个午觉。

47.jpg

双底村的农家乐客栈

48.jpg

 白径古道的入口

睡了大约一个小时到下午2:50左右精神倍增,出发前往白陉古道。白陉古道是太行八陉之一,旧时山西通往中原河南的重要商道,在双底村附近保存了较完好的一段。从客栈出来右转几十米就到了双底村的村口,右转进村是一段上坡路,大约100多米后左转上行就来到了古道的入口,入口是一个后修的关口城门,上书“晋门”二字,进入后就是著名的七十二拐。

49.jpg

过了晋门是七十二拐

50.jpg

 供马队行走的盘旋上山石板路

这七十二拐是七十二级盘山阶梯步道,由石板拼铺而成供骡马商队行走,部分石板上留下了深深的蹄印。整个盘山路掩映在绿树之间,盘旋而上行走不难但也要耗些体力。大约爬了40分钟走到了山顶,道路转为水平行进沿山腰蜿蜒前行。

51.jpg

道路掩映在树丛中

52.jpg

远眺前山就是十八缸所在的山头

53.jpg

山顶道路平缓,景色秀美

54.jpg

 山口雄关—古道咽喉

白陉古道山顶部分与山下的761县道并行,向西北去往山西陵川方向,不过目前只保留了几公里的一段,在与761县道汇合后就终止了。出了白陉古道后沿761县道步行约3公里又回到了双底村,结束了一天的行程。

5月3日:

休息了一夜早晨6:00起了床,6:30在农家乐吃了简单的早饭,准备今天的行程:上午游览红豆杉大峡谷,中午回客栈吃午饭并退房,下午前往黄伟山风景区,晚上到灵川县城住宿。由于提前在网上了解住宿在双底村可以由客栈开条子从村后的景区入口进入,门票只需5块钱(否则门票25元),故提前找老板开了盖章的条子,7:00出发前往红豆杉大峡谷。

还是从昨天去白陉古道的进村路线走,到了古道入口(古道需向左拐)处向右拐到一条上坡的小路,一直走到底有一道栅栏门,门前有两个人收门票,取出条子交5块钱就进了景区。入口处实际是双底村的一片农田,有农民正在开着拖拉机平整土地,穿过农田向左拐入一条下坡小路,远远的就看到了有名的小壶口瀑布。

55.jpg

双底村后景区入口处的农田

56.jpg

 山坡上远望小壶口瀑布

57.jpg

小壶口瀑布处于枯水季节

58.jpg

 瀑布下的水潭

小壶口瀑布是红豆杉大峡谷入口处的标志性景观,其形状与壶口瀑布很像但规模小很多,且只在雨季才有流水之气势,而大多时间是这种安静平缓的样子,到不失为一个雅致的微缩景观。

59.jpg

小壶口瀑布上游的水潭

60.jpg

 峡谷中冲刷的沟渠有很多

小壶口瀑布的上游紧挨着一个水潭,里边有一些供游人游戏的竹筏,只是我来的早,这里还空无一人(照片为回程中所拍),与我一起进入景区的都是前往马武寨、抱犊村步行穿越的驴友,每个人都是全副登山的装备,因此各景观处并无人停留,只有我一人慢慢拍照欣赏。

61.jpg

峡谷中不断有流水瀑布

62.jpg

 徒步穿越者从我身边匆匆走过

红豆杉大峡谷是南太行山脉中一条长约三十多公里的天然峡谷,以峡谷深处的红豆杉树林而著称,峡谷内除了入口处被修缮、管理收费外,基本是自然状态下的景色,这可能要归功于太行山区拥有太多类似的风景,使得它不被人们过分关注,倒也成就了其自然状态的保留。

63.jpg

峡谷中不时可见的瀑布

64.jpg

 瀑布前清澈的水潭

峡谷中一条雨季奔流、旱季宁静的溪流,溪流两侧的河滩上均有供步行的小路,到处是流水带来的鹅卵石,隔不远就有一个或大或小的跌水瀑布。平时到此旅行的大多是徒步穿越的驴友,节日里则有不少全家老幼同来的自驾者,但他们大多在离沟口不远的区域游玩。

65.jpg

峡谷中远古崖壁崩塌的大石

66.jpg

 养鱼池中的冷水虹鳟鱼

从大峡谷入口处至小壶口瀑布有柏油公路,与其相接有一条土路进入沟内,有当地的皮卡载客(每人5元)。向里走约2km到达一个虹鳟鱼养鱼场,车再不能前行,只能走小路步行向前。

67.jpg

峡谷中小溪旁的游人

68.jpg

 徒步穿越的分路地标:乱石堆

沿着峡谷一路前行,经过秦家磨水电站旧址,再向前行大约1公里多就来到了峡谷中有名的乱石堆,据说这个石堆是原来炸山修坝的产物,后来工程叫停留下的遗迹。

69.jpg

沿着峡谷走大圈的徒步穿越者

70.jpg

 右转上山走陡坡的徒步穿越者

绕过乱石堆右手有一个沟口,徒步穿越在这有两条路前往马武寨。向左沿着峡谷是一条远路,但坡度较缓而好走,向右上山则是一条近路但坡度较大。我因为只有半天时间并不穿越,故到此拍照后原路返回,心中暗想一定找时间再来完成一次徒步穿越之旅。

按计划中午返回了一线天客栈,吃完午餐退了房间。开车启程沿761县道(经过昨天走过的白陉古道出口)前往黄围山景区。761县道自双底村前往黄围山景区的一段公路是名副其实的景观公路,名为十里河峡谷,公路沿峡谷上坡蜿蜒行进,两旁是陡直的崖壁,是太行山中常见的嶂石岩景观,一路上不时有自驾游的车辆停下拍照。行进了大约8公里左右公路上升到较高海拔高度,循路标向右急拐入一条小水泥公路,再走约3公里就来到了黄围山景区。

黄围山是一个不太有名的景区,但其实包含了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和红豆杉大峡谷景点。景区停车10元,门票含小交通往返50元。其实黄围山在古代还是很有名的,黄梅寺已有一千四百多年,以供奉禅宗五祖并供奉道家真武祖师为名,且原址上原来有一座黄梅书院。

71.jpg

黄围山景区的入口

72.jpg

 景区入口就是黄梅寺

73.jpg

   进寺门右手有一座戏台

74.jpg

 倚山而建的多层寺楼

黄梅寺的建筑很有特色的,不大的寺门进入后右手有一座戏台,这一点很令人意外。迎面是一座五层高的寺楼,各层分为供奉各位神佛的大殿,这主要是由于寺庙依山而建,自成楼阁,内部阶梯廊道相连,拜寺需辗转拾级而上。寺楼旁另有一二层楼阁为正筹备恢复的黄梅书院,有文介绍:自唐朝以来此处官府建有讲学堂,宣教儒学;后有佛家修洞成寺;再有道家于山顶修仙,才成就了黄围山之儒释道三教圣地。

75.jpg

黄梅寺后的灵湫洞口

76.jpg

 灵湫洞内的灯光

 攀至寺庙的最后来到灵湫洞入口,洞口如门廊般大小,进入后却别有洞天。灵湫洞本是一个天然的石灰岩洞穴,内中面积大约有近千余平方米,遍布石笋、石柱,有些形状类似各种动物、植物,甚至有许多类似佛陀状石柱,加之历朝寺庙加以修缮并供奉各种佛像于洞中,再加现代灯光的设置,景色旖丽。可以说此洞是黄围山景区中最有特色的部分。

77.jpg

  黄梅寺后有上山的阶梯

78.jpg

 山顶为道家的建筑

 游完灵湫洞就开始登山。上山一路均为石头阶梯,虽不陡峭但路途不近,好在整个山路均在绿树掩映之中并不枯燥,过了山腰的的休息亭,阶梯变得稍微陡峭,但一路都是风景,灵官殿、火君庙、祖师顶、玉皇殿,真正领会了儒家住山脚,佛家钻山洞,道家占山顶的三教格局。

 游览黄围山景区包括往返交通车、看庙、钻洞、上山共耗时2小时50分钟,下午4点多启程前往山西陵川县城,入住位于S332省道旁的陵川恺悦时尚酒店,携程预订含早餐每晚92元。该酒店的选择除了经济实惠最主要是交通方便,停车也方便,非常适合自驾游。

5月4日:

4日一早起床发现陵川县城下了一夜的雨,可是我对马上要跑一条崎岖的山路一点都不担心,以我的经验和人品来讲,天气从来会遂我愿。7:20出发从陵川县城去往长治大河村,路线是沿S332省道向北到平城镇右拐(向东)转入225省道,再转忽东线至山脚下雨已经停了,穿过一个小山村走进山里小柏油路(934县道)天已发亮,盘山而上竞然路面都干了!

79.jpg

   934县道的山景

80.jpg

 一路峡谷悬崖景色

一路沿峡谷走崖边,绝对的山野奇景,转上677县道后会穿过一个叫西柏坡的村子,当随后来又经过了东柏坡村后就对这个重名村释然了。一路几乎是单车道盘山而下,幸亏这条路景美人却很少,下山速度很快,路上只遇到一辆车需靠边错车。

81.jpg

   进入景区黑龙潭

82.jpg

 紫团山景区

沿着景色秀丽的山沟盘山而下至山脚时,突然眼前出现一片绿水深潭,又见不少游人出没,走近看清是黑龙潭景区,原来我是从景区峡谷的后山山顶下来的,再向前行是紫团山景区、红豆峡景区、青龙峡,这些景区并非此行计划内所以均一扫而过。

83.jpg

   红豆峡景区指示牌

84.jpg

 青龙峡景区

经327省道于上午9:10左右来到了壶关县大河村,远远的看到在山梁上有一座佛塔,那就是大河村的标志“佛寿塔”。

 大河村就在两条峡谷的交汇处,其中一条峡谷就是青龙峡,峡谷底是一条河,因此村子又在两条河的交汇处故称大河村。沿河边是一条古代商道(也是太行古道之一),道上有古代关口名曰“大河关”,可以想象古时的大河村一定是商旅云集、市贸繁华。

85.jpg

   远观佛寿塔

86.jpg

 佛寿塔脚下

87.jpg

   崖壁上的“大河关”

88.jpg

 大河关城门

 村子建在山坡上,顺村路下到谷底的河边就是古道和大河关城门。古道旁的崖壁上有“大河关”三个字明显为现代产物,城门上的大河关三字就不知是否为古迹了。这一段古道就在大河村中,沿河穿行而过,虽不太长但明显是真迹,这从古道石板上深深的马蹄印就可看出。

89.jpg

   石板路砌成的古道

90.jpg

 古道上深深的马蹄印记

 城门边上及附近的建筑上有讲解标牌,原来是一些商贸关口、官衙和客栈,还有较多是贸易商铺,但目前已成为民居使用。这段古道并无门票,完全是自由开放状态,但明显也为村子带来了旅游客源和收入。

在村口的河对岸是一个寺庙,从外观上看应该香火兴旺,庙旁的菜地里有和尚在劳作,看来

91.jpg

   河对岸的观音寺

92.jpg

 寺庙旁菜地里浇水的和尚

该寺庙的的出家人不仅化缘也自种自食。庙前有一座石桥与村子相通,此桥有名字叫“佛缘桥”,想来每到年节拜庙之时,桥上定是人来车往,热闹非凡。

93.jpg

   寺庙对面的山崖石壁

94.jpg

 河边嬉戏的村民

 寺庙对面是一面陡直的石壁,背后的山崖则有阶梯上山,山顶就是佛寿塔。庙前的石桥下为大河,河水在交汇处形成水潭,有村民在水边嬉戏。

95.jpg

   大河村下游的水库

96.jpg

 水库封闭保护因此水质优良

 开车离开大河村沿峡谷河边向下游走,经过一个景色秀美的水库,水库被铁丝网保护着,看得出来因此水质保护的很好。欣赏过水库便不再停留,一路经林州市、安阳市往家急行,于下午5点左右安全到达天津,结束了本次五一行程。

字数 9657
阅读 5105
赞 | 0
举报
本文为下述活动作品
0 条评论
取消
评论
更多评论
还没有评论
评论已关闭
推荐阅读
换一批
回到顶部
分享文章

分享到微信

举报

提交
取消

选择活动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