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问网openwhy.cn —— 基于文档协作平台的综合性内容型网站

请输入验证码的计算结果

看不清,换一张?
提交

建议反馈

提交
取消

绑定手机号

您不是手机注册用户,还不能操作创建群或申请为群参与者,请绑定手机号(手机号绑定后将也成为登录账号)
获取验证码
绑定
取消

合并账号

合并
取消

提示

取消
解绑并绑定
只有实名认证用户可创建活动,
请先进行实名认证
确定

扫描下载开问APP

开问AI助手

开问AI助手

指尖落笔道家常 云中谁寄锦书来

海恋
关注
收藏

       “鱼传尺素”——悠悠华夏,历史变迁朝代更替,两千多年的文明传承。人们用来传递信息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这是东汉蔡邕《饮马长城窟行》中的诗句,鱼传尺素的典故就是由此而来的。在上个世纪一枚小小的邮票成了余光中笔下的乡愁,也是在外漂泊的人们的乡愁。

       “见信如晤” ——前几天整理外公遗物在书房里发现一个小木箱,在角落里安安静静的,毫无声息若不是在书房怕是会被我们遗忘了,一把老旧的铜锁挂在上面,有些锈迹像极了外公脸上那满是岁月沉淀的皱纹。木箱虽旧上面却只落了一层薄薄地灰尘,想来定是外公生前最宝贵之物。我从抽屉里拿出几把钥匙试了试,开了。竟是一沓沓的书信,信封上的寄件人—苏坞秋,是外婆的名字,信纸已泛黄看起来有些年头了,展开信纸,里面洋洋洒洒的都是外公与外婆相隔千里的家常。外公年轻时为生计在外奔波,与家里的孩子们聚少离多,与外婆更是如此,如此便有了这一封封琐碎的家常信“还有几日入冬,家中棉衣该添了;望寄些钱回来;天气不好,注意身体,家中一切安好不要挂念!”

      “时光慢寄”——那个年代物质匮乏,交通不像现在便利,信息传递的慢,书信成为人们交流的普遍方式。在外求学的学子、外出打工的丈夫,万千思念期盼与嘱托都融进了这一方信封里。这小小的信纸不知承载了多少人的情意。外公与外婆的日子就像《庆余年》里描述的那样“书信一来一往间,日子就这样过去了”如细水长流般一年又一年赞下了几十封这样的信,还被外公小心翼翼的保存下来。

      “一羽鸿书”——字里行间所流转的情怀,而非现在的键盘表达出的华丽文字可以比拟的,遥想当年古人锦书云中寄,一羽鸿书衾边斜这等意境不禁让人沉淀在在历史长河的韵味中。外公他们这一代人虽已离世,却将那个年代的书信情怀留了下来。

字数 751
阅读 34.3万
赞 | 0
举报
本文为下述活动作品
0 条评论
取消
评论
更多评论
还没有评论
评论已关闭
推荐阅读
换一批
回到顶部
分享文章

分享到微信

举报

提交
取消

选择活动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