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问网openwhy.cn —— 基于文档协作平台的综合性内容型网站

请输入验证码的计算结果

看不清,换一张?
提交

建议反馈

提交
取消

绑定手机号

您不是手机注册用户,还不能操作创建群或申请为群参与者,请绑定手机号(手机号绑定后将也成为登录账号)
获取验证码
绑定
取消

合并账号

合并
取消

提示

取消
解绑并绑定
只有实名认证用户可创建活动,
请先进行实名认证
确定

扫描下载开问APP

王阳明先生的“致良知”也是获得幸福的奋斗过程

岐黄道心
关注
收藏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因为心即理,理从哪里来,理从外部来,外部来的知识,必须通过心的思考才能成为心的理。而这种思考不能只是思考,还必须身体力行去做,才能与外部的规则相和谐,因此只有去做,去思考、去实践、去奋斗,才能获得真理在心上的反映,即”心即理“,只有去奋斗了,才能获得良知,这是”致良知“的过程,是知与行的统一,知与行的和谐,也只有心与外部规律的统一和谐才能幸福,不矛盾才能真正地幸福。

良知是心理一体

心即理源于心物一体,良知则源于心理一体。外界世界是动态的、全面的、相互关联,对外界事物、事理的重构是需要过程的,不是马上就有的,或生来就有的,如果因为阳明先生说“良知是与生俱来的,良知是心念到处”,又何需学习,何需用功呢,致良知是事物、事理在心上整理重构,而成为整体。阳明先生的“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一体的。阳明先生的良知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存在的心之体,是心与附着在心上的人的意识能力,它们与生俱来的;另一部分是用的体,就是需要去学习、认知、训练、培养、体会的这部份,是要”致良知“。

外在道德、知识等体系,不论是系统性、非系统性的都是片断的体现,人获得的知识与道德标准、法律规范等都是非整体的,必须进行思维上的联系,只有在心上重构才能正确的应用,在心上重构才以能成为良知,而这种重构是在实践中不断地磨炼而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致良知是实践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是将军长期的磨炼,在突发情势下的本能,是良知,换为读书人的身份不可能产生这种反应。良知是要形成本能,是顺应天理的本能,一种迎难而上的本能,而不是只有知,是知技能后的致良知。

克已也是实践,人要学会不断的变化,改变自己,改变自己不良的习性,这些习性有些就是自己明白的,但为什么不能变呢,就是被人的欲望控制,被人的习惯所控制,永远都存在的这些 习性与理性的矛盾。懂得改变的人才会有所成就。人的习性无处不在,明白什么是自己的习性,什么是需要做的理性,什么时候真正的明白才是成人,当然很多的成人也并不会明白这些,但小孩肯定是随性的,所以真正能控制自己的欲望才是真正的成长。

一定要玩到晚睡就是欲望,理性的是要准时睡觉;对口感不好的东西不吃,就是欲望,理性的是要注重营养均衡;不运动就是怕累的欲望,理性就是明白身体素质也是学习的本钱而锻炼; 不喜欢个人的其它形象的衣服就是个人的欲望,理性的才是衣服只要干净整体就行,外在的形象不代表整体的人,不是为别人的眼光而穿衣,也不是为了自己的感觉好坏而穿衣,想继续睡觉不起床就是欲望,理性是时间到了必须起而不是寻找借口,想学习又不想做作业等等等,都是在理性与欲望中交织着,学会真正的理性,而不是为自己的贪玩、偷懒、喜恶等等欲望寻找借口 。

立志也是实践。立志并不是就要立大的志向,要达到什么大的目标,每天完成需要完成的计划可以是立志而不只是修身,一段时间看一本书的打算是立志。坚持健身是立志、少看手机等等都可以是立志而不只是修身。只要行的是天理都可以算克已、都可以算立志,都可以是修身,都可以是致良知,致良知者在心上。

致良知的一切都是实践,心即理是外在事物与内在的心整体,致良知是外在的整体在心上重构的过程,知行合一是这种重构必须是知,从心之外在到心之内在的理论与经验学习。行是由心之内在到外在的融合践行,将理论与经验在实践中验证成为自然存在,使得一思一行均为良知,而成为心之本体的存在,而无半点人欲的掣肘。

良知本是明白,实落用功便是。不肯用功,只在语言上,转说转糊涂,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字数 1467
阅读 5358
赞 | 0
举报
本文为下述活动作品
0 条评论
取消
评论
更多评论
还没有评论
评论已关闭
推荐阅读
换一批
回到顶部
分享文章

分享到微信

举报

提交
取消

选择活动

1/10
作品二维码:
发证单位:
    发证日期:
    开问电子证书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