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问网openwhy.cn —— 基于文档协作平台的综合性内容型网站

请输入验证码的计算结果

看不清,换一张?
提交

建议反馈

提交
取消

绑定手机号

您不是手机注册用户,还不能操作创建群或申请为群参与者,请绑定手机号(手机号绑定后将也成为登录账号)
获取验证码
绑定
取消

合并账号

合并
取消

提示

取消
解绑并绑定
只有实名认证用户可创建活动,
请先进行实名认证
确定

扫描下载开问APP

开问AI助手

开问AI助手

简言简语说红楼之贾巧姐

简言简语
关注
收藏

0e2442a7d933c8955117f671de1373f08202004a.jpg

贾巧姐,位列《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第十位,是十二钗当中人物形象比较模糊的一个。

巧姐名字的来历

巧姐是贾琏与王熙凤的女儿,出生日期是农历的七月初七。巧姐出生后一直没起名字,家人平时只称呼她为大姐儿。没起名字的原因是因为王熙凤觉得巧姐出生的日期不好,孩子时常生病,她也认定是孩子出生的日子不好导致的。王熙凤为什么觉得孩子出生的日期不好呢?这与当时人们的一种看法有关。

七月初七,又称“七夕节”、“乞巧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节日的由来与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有关。相传织女思凡来到人间,与牛郎喜结良缘。两年之后,育有一双儿女。天帝闻之,勃然大怒,命王母娘娘带天兵天将织女捉回。这天正是农历的七月初七,牛郎挑着一对儿女紧紧追随,眼看就要追上了,王母娘娘拔下金簪,划出一条银河,致使牛郎织女隔天河相望,骨肉不能团聚。

虽然后人将其称为中国的“情人节”,但在当时的人们来看,七夕节乃是妻离子散、天降横祸的日子,出于一种迷信的说法,人们觉得孩子在这个日子里出生不吉利,所以当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王熙凤便拜托她给自己的女儿取个名字,目的有两个:一是想借刘姥姥之寿,让自己体弱多病的女儿能够健康茁壮成长。因为古时候“人生七十古来稀”,刘姥姥初进贾府时已经七十五岁了,这个年龄实属少见,属于长寿之人。二是王熙凤觉得刘姥姥是贫困之人,取名字能够压得住。这也是古时候人们的通行做法,认为穷困之人命贱,能够压得住邪魔歪道。《红楼梦》中对这种风俗多有涉猎,比如寻穷苦人作替身的、认干亲的、出家修行保命的等等。

从王熙凤给巧姐取名字这件事的重视程度上,我们不但可以了解当时民间的一些风俗习惯,也可以从中感受到凤姐作为母亲的一颗慈爱之心。

刘姥姥是个有见识的人,认为孩子出生在七月初七正好,就叫“巧哥儿”,使用的是“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从后来巧姐的命运来看,的确是应了刘姥姥这个“遇难成祥,逢凶化吉”之说。

巧姐的判词与红楼梦曲

在《红楼梦》第五回中,巧姐的判词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其判云: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这是一首非常简单的五古诗,内容一目了然,是说贾府大势已去,家破人亡,巧姐既没有什么富贵可言,又没有什么亲人可以依靠了。幸亏遇到母亲曾经接济过的刘姥姥出手相助,拯救其脱离了苦海,流落在一个荒村野店里纺纱。

从判词中可以看出巧姐的命运是极其悲惨的,一个自小生活在侯门望族之家的千金小姐,如今却流落到农村,靠自己纺纱度日,其中之悲苦可想而知。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虽然巧姐的生活没有办法与之前的荣华富贵相比,但至少生活是安定的。这样的结局,已是不幸之中的万幸了,而这一切,得益于她遇到了恩人刘姥姥的关照,从红楼梦曲中可以得到印证:

“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巧姐的红楼梦曲,是正册中比较特殊的一支曲子,诗词格调与其他的十一首有很大的区别。其他的曲子,一般是交待主人的命运,感叹悲惨的结局,只有巧姐的曲子不同于其他人,有着非常鲜明的劝人积德行善的意味,这在《红楼梦》的描写中是很少见的。因为曹雪芹在塑造人物时,一般只用事件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衬托和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很少采用说教的方式。

巧姐这支曲子的特殊性,希望能够引起读者的高度注意与深度思考。


巧姐命运结局之谜

巧姐的命运结局到底如何?这是一个值得读者去研究与探讨的问题,同时它也是《红楼梦》后四十回饱受诟病的因素之一。

在后四十回中,高鹗让巧姐嫁给了刘姥姥村中的大财主之子,这是否符合曹公的原意,我们不得而知,但从前八十回看,巧姐应该与刘姥姥的外孙板儿是有些瓜葛的,否则在第四十一回里,作者写巧姐拿手中的大柚子换了板儿手中的佛手,便没有什么深义了。而细研红楼的读者都知道,曹公设计的每个细节都是“草蛇灰线,伏行千里”,此处如此详细地交待了两个小儿女之间相互交换玩具的情景,决不是随手下笔的无意之举。

巧姐的归宿到底如何?这似乎成了一个难解之谜。其实,不管巧姐是嫁给村夫板儿也好,还是嫁给刘姥姥村上的周财主之子也罢,这个侯门千金的人生轨迹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是不容置疑的。幸福与否,冷暖自知。对于巧姐,我们唯有祝福。

巧姐人物形象的塑造

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巧姐年龄很小,出场也少,基本上没有单独围绕她展开的重大事件,也没有什么正面的描述与重要的场景去铺垫,只是粗线条地对其进行了勾勒。如果是阅读不仔细的读者,甚至都会忽略了她的存在。

针对巧姐这个人物形象,我们可以大胆地作个假想与推测。如果按照曹公前八十回的写作手法,他应该会在后面加大巧姐的戏份,在情节与故事性上都会有所增强,至少会让读者对这个人物有个清晰的印象,而不是如现在这样隔岸看花。

仅从《红楼梦》前八十回的情形看,巧姐这个人物远不能说其丰满,作者对她的描写与塑造,甚至还不如一个大观园中的小丫头给人的立体感更强。如果说后文中作者不加以突出,这个人物可谓是曹公手下的一大败笔。

于2020.1.5

timg.jpg


字数 2061
阅读 1.3万
赞 | 0
举报
本文为下述活动作品
0 条评论
取消
评论
更多评论
还没有评论
评论已关闭
推荐阅读
换一批
回到顶部
分享文章

分享到微信

举报

提交
取消

选择活动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