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西农学子赴天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赴天津党史教育团
图/杨欣渝 文/丁宁倩
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2023年8月15日至8月20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天津党史学习教育团来到平津战役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感悟天津革命斗争历史,向革命先烈学习,增强爱国之情。
平津战役简介
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11月29日平津战役打响,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共100万大军,消灭及改编国民党军52.1万人,和平解放了北平、天津在内的华北大片地区。
1949年1月31日,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历时64天。平津战役历时虽短,但却谱写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辉煌篇章,也在伟大的人民革命战争史中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纪念馆简介
平津战役纪念馆,位于天津市红桥区,于1997年建成,由聂荣臻元帅亲笔为平津战役纪念馆题写馆名。由胜利广场、主展馆、多维演示馆和军威园四部分组成,馆藏文物达6000多件,是全面展现平津战役伟大胜利的专题纪念馆。
实践队员依次参观了序厅、战役决策厅、战役实施厅、人民支前厅、英烈业绩厅、伟大胜利厅六个展厅,馆内详细讲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平津战役从战略制定、战前准备、群众支援、浴血奋战到最终胜利的光辉历程。
走进大厅,即是纪念馆序厅。序厅中央矗立的是由中共中央五位书记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阔步向前的大型铸铜塑像。五位领袖目光坚定,举手投足间无不透露出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而环墙的巨幅壁画《胜利交响诗》,则生动再现了东北野战军、华北军区部队,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的英明指挥下,在广大人民群众全力支援和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密切配合下,团结携手、并肩作战,夺取平津战役伟大胜利的恢弘画卷。

参观过程中,实践队员认真聆听讲解员的生动讲解,仔细观看每一件展品。展品中有毛泽东主席与周恩来总理关于平津战役决战方略的亲笔书信,还有战士们穿过的军大衣,地下工作者使用的微型相机,朱德同志使用过的皮箱,董其武庆祝绥远起义成功与新中国诞生的诗文手稿……透过玻璃,与这些革命文物相望,我们仿佛置身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当中,成为战场上保家卫国、前仆后继的将士们中的一员,真切体会到了革命形势的艰辛,战场氛围的焦灼。

在英雄纪念厅,呈现着平津战役中上百名英模群体的事迹,展出了大批奖章、证书和英烈所用物品。英烈名录墙上镌刻着战役中牺牲的烈士的姓名,寄托着对烈士的深切怀念和敬仰。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只有接过红色血脉‘接力棒’,才能守住红色基因这一‘传家宝’。”通过本次党史学习实践活动,实践团队成员们深入学习了解放战争的伟大史实,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在天津领导人民武装的战斗历程,意识到了平津战役的重要性与关键性,同时也让实践队员重温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事迹,接受了一次印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同学们纷纷表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要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当中,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