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问网openwhy.cn —— 基于文档协作平台的综合性内容型网站

请输入验证码的计算结果

看不清,换一张?
提交

建议反馈

提交
取消

绑定手机号

您不是手机注册用户,还不能操作创建群或申请为群参与者,请绑定手机号(手机号绑定后将也成为登录账号)
获取验证码
绑定
取消

合并账号

合并
取消

提示

取消
解绑并绑定
只有实名认证用户可创建活动,
请先进行实名认证
确定

扫描下载开问APP

《巧用微课突破小学数学教学的重难点》

齐宇鑫
关注
收藏

巧用微课突破小学数学教学的重难点

北京市通州区漷县镇中心小学    齐宇鑫

摘要:微课是信息化教育背景下广泛应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可以彻底革新传统以“师”为主的教学理念,有效突出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尤其是在辅助学生自学、自思和自探等方面作用非常突出。本文立足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对微课在知识难点突破教学中的运用价值、原则与策略进行了重点论述,期望能助力小学数学教学的重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关键字:微课;小学数学教学;教学重难点;

正文:

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构建以“生学”为核心的高效课堂是各门课程教学改革的最终归宿。特别是小学数学课程知识的抽象、繁杂等特征比较突出,一味地依赖于传统侧重“师讲”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容易使学生产生反感心理,不利于突破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此时创新运用微课,构建生本化课程教学体系,引导学生高效自学,以及体验数学知识学习的乐趣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重要路径之一。

一、微课在突破小学数学重难点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小学生本身的年龄比较小,平时在单独理解抽象、繁杂的数学知识或者综合性数学问题中容易遇到难关。此时继续运用讲授式模式来帮助学生突破这些教学重难点,会让整体的重难点突破效率低下,尤其是整个教学过程枯燥、乏味,不利于调动小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最终的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如果可以在数学重难点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有效地运用微课,科学制作针对各个知识重难点的微课,使学生可以在类似于观影的学习模式下进行高效学习活动,以此可以有效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逐个突破数学知识难点,最终可以帮助学生更加轻松地突破相关数学知识重难点。与此同时,在将微课融入数学难点教学期间,可以使学生拥有了更多自主思考和学习的机会,教师则可以将更多精力放在辅助与指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深度学习上来,避免浪费过多时间在讲授那些学生可以自主理解与掌握的数学知识上,整个数学重难点知识的教学效果可以得到显著提升。

二、微课在突破小学数学重难点教学中的运用原则

在数学知识重难点教学中运用微课期间,为了保证微课运用效果,必须要立足整体视角对微课运用的基本原则进行明确,具体如下:其一,针对性原则。在数学知识重难点突破教学中,由于教学重难点知识或问题本身多是“点式”分布形态,即知识呈现比较分散,不是按照章节安排的方式进行呈现的,为了保证可以顺利突破相关知识学习的难关,必须要结合小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中碰到的各个教学重难点,有针对性地制作微课,之后以此为依据来帮助学生逐个突破教学的难点。其二,趣味性原则。对小学生而言,“趣”无疑是最能够概括他们学习特征与心理的核心表现之一,主要是小学生更加喜欢趣味性比较强的知识,不喜欢重复性或者抽象性的数学知识。为了保证微课运用效果,同样要注意在制作的微课中融入“激趣”这一思想,尽可能地增加数学微课内容的趣味性。其三,全面性原则。在基于微课助力学生突破数学知识重难点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微课运用效果,就需要保证微课中的相关内容可以全面支撑小学生高效地解决自己所碰到的数学难点问题,避免相应课件内容制作不全面或者讲解不彻底而影响了最终微课在辅助学生突破这些数学知识重难点方面的作用。

三、微课在突破小学数学重难点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巧用微课,突破数学概念教学重难点

在辅助小学生理解这些抽象性比较突出的数学概念重难点知识中,如果直接采取常规侧重知识讲授或灌输的手段,那么整体的数学概念知识学习效果不佳,不利于帮助他们突破这些知识的学习难关。实际上,数学概念本身是对各种客观事物进行抽象化表达及概括之后所形成的科学概念,本身是助力学生快速解决所学数学问题中不可或缺的数学知识。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本身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等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发展,此时直接采取知识讲授的方式,学生理解可能不深刻。针对这些数学概念知识重难点的教学,如果可以巧妙地运用微课,针对不同的数学概念制作配套的介绍性微课,将这些数学概念重难点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构建直观性教学课件,那么可以帮助他们高效地掌握这些数学概念难点知识。

例如,“轴对称”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关于“形”方面知识中一个核心数学概念,本身具有非常强的抽象性特征。如果在授课中按照教材中有关的概念概括方式帮助学生进行解读,那么他们理解起来不深刻,最终的理解效果也不好。针对这部分知识的讲解,如果可以采用微课方式开展授课,针对“轴对称”这一概念介绍,除了从常规定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内涵外,还要注意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征与规律,懂得以“图形并茂”的方式将“轴对称”概念呈现出来。借此可以有效启发学生思维,同时这样的“轴对称”概念呈现方式的趣味性、生动性等特征更加突出,非常有利于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最终可以帮助全体小学生快速突破学习数学概念知识的难关。比如,在制作介绍“轴对称”概念的专项微课期间,相应的概念介绍除了专门的定义外,还可以为学生们呈现出各种生动的图形,引导学生对照这些生动的图形来对“轴对称”这一数学概念进行学习,保证可以使他们高效理解这些数学知识。相较于以往有关“轴对称”概念的教学方式,这种基于图形并茂的专项微课设计方式更容易帮助学生直观、高效地掌握所学的知识,配合必要练习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轴对称”概念的效果。

(二)巧用微课,突破数学课前预习重难点

针对课前预习重难点而言,主要突破思路在于“激趣”,即要采取恰当教学手段与方法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前预习环节之中,并在自主预习环节中开展高效思考和深度学习。在这样的数学课前预习重难点突破思路下,可以在运用微课期间针对性运用导学单设计方式,以微课方式将课前预习的相关内容呈现给学生,使他们对照课件中的导学思路来进行积极思考和自主探析,并在持续性观影过程中对其中的预习知识形成深刻认知,最终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全体小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的这些数学知识。

例如,在“元、角、分”一节课教学之前,为了帮助学生在课前高效地自主预习相关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摒弃以往照本宣科的教学理念,为小学生提前在课下编制用于指导他们高效开展自主预习活动的导学用微课,以此来助力他们更加高效地思考,最终提高他们预习这部分数学知识的效果。教师在制作相应预习用的微课时,可以立足“温习旧知识+概念讲解+知识运用”这一思路。首先可以在微课件中为学生展示现实生活中利用现金购买物品的场景,如购买一支铅笔需要0.5元,购买一个笔记本需要2.5元等等,借助这些画面的呈现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之后可以进一步导入本节课要学的“元、角、分”数学知识,使他们对这些知识的具体内涵形成深刻认知,如针对“元”的概念解读,可以为学生呈现现金,配合必要的概念解析和介绍,可以使他们对这一概念形成深刻认知。同理,针对元、角、分彼此之间的换算知识,也都可以借助微课中呈现的图形,帮助学生对这些抽象的换算公式形成深刻认识。在此基础上,可以继续为他们设计一些关于元、角、分的换算题目,让学生在课前自主检测自己的预习成效,如“2元=()角”“3角= ()分”等等,以此来巩固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中的所得,提高他们课前自主预习的效果。

(三)巧用微课,突破数学计算教学的重难点

以往的计算教学主要侧重“题海战术”,整体的计算知识教学过程枯燥、乏味,无法满足学生自学、自思和自探等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学生计算能力提升效果不佳。特别是针对那些计算难度比较大的数学知识教学,如果直接采取灌输式的方式,整体的计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素养。而如果可以结合小学生的思维与认知发展规律及特征,创新运用微课,针对各种计算教学中常用的解题思想、技巧与方法等进行针对性讲授,那么可以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数学计算知识,这对助力他们数学计算能力提升是大有裨益的。因为只有从计算教学的“根源”出发,让学生对计算的本质形成深刻认知,以及帮助他们掌握这些计算的有价值内容,那么才能够更好发展他们的计算能力与素养。

例如,在数学计算教学中可以重点将常用的数形结合、类比思想、转化思想、整体思想等解题思想,以及极限法、特殊值法等常用解题技巧,配合必要的例题呈现,将这些关系数学计算能力发展的核心内容以一个个微课课件方式呈现出来,这对帮助学生攻克计算难关、提高计算能力有积极的意义。以数形结合思想为例,主要是帮助小学生在分析数学问题过程中可以做到形和数二者之间的灵活转化,避免因为思维定势问题而直接影响了整体的学习效果。对数形结合思想而言,在小学阶段相关问题分析中的具体应用主要体现在线段图、思维导图等多方面,如数轴上标数字或者绘制相应问题分析中的具体图象或折图形等,它们都可以借助微课,以专项微课件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保证学生能够形成深刻认识。比如,针对“现有一辆小轿车以42km/h速度和一辆客车以33km/h速度从相距300km的地方相向而行,试求在行驶多长时间之后两车相距75km?”这一问题的求解,可以在微课中为学生展示,让学生可以对照图象内容来列出求解的方程:(300-75)/ (33+42)=3h。在数形结合思想指导下,可以有效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使他们可以在求解相关数学问题中灵活应用数与形之间的转换方式来转化问题,最终可以帮助他们快速求解相应问题,极大提高了他们整体的数学计算能力。同理,针对假设思想可以联系“鸡兔同笼”问题来制作成专门的微课来呈现给学生;针对转化思想,可以联系几何知识中的“等面积法”相关问题来帮助学生掌握这种解题技巧,微课教学对提高学生计算能力都有很大帮助。

(四)巧用微课,突破学生课下复习重难点

在“双减”背景下,课下作业的量大大减少。但是学生在课下不可避免地会开展自主复习活动,如果按照常规的手段复习相关数学知识,那么整个过程中学生非常容易遇到问题,并且无法顺利解决这些问题,整体的课下复习效果不佳。而如果可以在突破这些课下复习重难点过程中灵活地运用微课,那么可以针对相关复习知识重难点有效地运用微课,对辅助学生课下自主复习相关知识有很大帮助。

例如,针对“在某一边长为4cm的正方形中分割出来两个半径是2的半圆,试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这一道问题的求解,许多小学生不懂得如何下手进行解题。此时可以将这些方面的数学难点提前制作成微课课件,之后再将他们展现给学生,保证可以使学生在课下对照微课课件中的内容来一边观看一边解决问题,那么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解题效果。教师可以在课件中指导学生运用割补法和整体思想来求解问题,即利用正方形面积减去其中圆形的面积,即:4×4-π·(4÷2)²=3.44(cm²)。通过这种基于微课课件呈现的方式,可以极大提高学生课下自主复习的效果。

四、结语

总之,微课是辅助小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以及助力教师高效开展教学活动,突破教学重难点的一个有效模式。在小学数学重难点突破教学中融入微课,可以结合概念教学重难点、课前预习重难点、计算教学重难点和复习教学重难点,灵活地制作配套微课,提高教学质量。

字数 4451
阅读 312
赞 | 0
举报
本文为下述活动作品
0 条评论
取消
评论
更多评论
还没有评论
评论已关闭
推荐阅读
换一批
回到顶部
分享文章

分享到微信

举报

提交
取消

选择活动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