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问网openwhy.cn —— 基于文档协作平台的综合性内容型网站

请输入验证码的计算结果

看不清,换一张?
提交

建议反馈

提交
取消

绑定手机号

您不是手机注册用户,还不能操作创建群或申请为群参与者,请绑定手机号(手机号绑定后将也成为登录账号)
获取验证码
绑定
取消

合并账号

合并
取消

提示

取消
解绑并绑定
只有实名认证用户可创建活动,
请先进行实名认证
确定

扫描下载开问APP

观点|“毒教材”事件之文化渗透

简言简语
关注
收藏

 上一篇|关于“中医黑”话题的探讨


近期,由于“毒教材”事件的曝光和持续发酵,致使国人一度将目光聚焦在中小学教材上,同时开始集体反思造成“毒教材”事件的深层次原因,多数国人基本上能清醒地认识到“毒教材”事件的危害性,这是某些帝国主义国家长期的文化渗透和入侵,必须引起高度警惕,同时强烈呼吁有关部门严肃查处该事件的责任人。

任何事情都是一体两面的,“毒教材”事件唯一正向、积极的因素,是国人爱国意识的集体觉醒,但我们也看到了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断地说些阴阳怪气的论调,认为是小题大做,坚决不肯反思认错。其实,这种现象才真令人担忧,文化渗透到如此地步,国家如果再不重拳出击,势必后患无穷。

文化之于一个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性

简而言之,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和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犹如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但却又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有着惊为天人的力量,并且人人不可或缺。

文化,由于其有着“润物细无声”的特点,常常是潜移默化于无形之中,往往不能被人察觉,但文化渗透到一定程度,即时机一旦成熟,它便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最终导致的结果可能就是,家不成家,国不成国。

远的不说,近代史上就有很多的民族、政党和国家,有着非常沉痛的教训和不堪回首的记忆,这也正是所有民族和国家都非常重视文化的原因。因为稍有不慎,便可能坠入万劫不复之地。所以说,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正因如此,说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灵魂一点也不为过。

西方入侵文化领域不容小觑

众所周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中断的文明。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正是从传统文化中吸取了无与伦比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才使中华民族忍辱负重,克服重重困难,不断地绝处逢生,从弱小到强大再走向更加强大的路上不断前进着。

由于无数的先辈们用血肉之躯换来了多年的长治久安,在盛世中国生活了太久的人们,渐渐放松了警惕,总是抱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幻想,想要去感化敌人,可事实证明,我们把敌人“想得太好了”。强盗永远是强盗。强盗即使是披上文明的外衣,也难以改变其杀人放火的本性。

新冠疫情彻底撕下了西方列强虚伪的面具,让国人重新认清了强盗的嘴脸,俄乌局势唤醒了更多沉睡的中国人,只可惜有些人跪得太久了,已经失去了站起来的能力。

教员曾经告诫我们说,“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从此次的“毒教材”事件就可见一斑,所以说,西方列强入侵文化领域不容小觑,绝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后轻描淡写地画上句号。

全方位的文化渗透

西方对中国文化的渗透是全方位的,并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其实在整个教育领域都有所体现,尤其是高等教育,几乎成了文化渗透的主战场,看看那些在“毒教材”事件以及其他事情上发表“高见”的很多教授就知道了。

当然,其他领域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文化渗透,如影视、游戏、道德伦理等。限于文章篇幅,不举例说明吧。如2019年看了《哪吒之魔童降世》,对哪吒的形象觉得别扭,与传统的人物形象不同,但当时写影评时,并没有想到文化入侵的事;2020年看了《花木兰》,我在写影评时,对于花木兰的形象设计,则明确地感受到不当之处,认为这是对“东方文化的人为‘丑化’,流露出的是西方人骨子里潜在的傲慢无礼。”

作为观众,我们能感受到了其中的不妥之处,但审核人员是根据什么标准来进行审核把关的呢?长期以往,中国观众对于以丑为美是不是就麻木不仁了?细思之,甚是恐怖。

于2022.6.18


上一篇|关于“中医黑”话题的探讨

字数 1422
阅读 1.5万
赞 | 0
举报
本文为下述活动作品
0 条评论
取消
评论
更多评论
还没有评论
评论已关闭
推荐阅读
换一批
回到顶部
分享文章

分享到微信

举报

提交
取消

选择活动

1/10
作品二维码:
发证单位:
    发证日期:
    开问电子证书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