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问网openwhy.cn —— 基于文档协作平台的综合性内容型网站

请输入验证码的计算结果

看不清,换一张?
提交

建议反馈

提交
取消

绑定手机号

您不是手机注册用户,还不能操作创建群或申请为群参与者,请绑定手机号(手机号绑定后将也成为登录账号)
获取验证码
绑定
取消

合并账号

合并
取消

提示

取消
解绑并绑定
只有实名认证用户可创建活动,
请先进行实名认证
确定

扫描下载开问APP

【天下中文】故乡的冬天

程虫虫
关注
收藏

 


 冬,还是依旧如约地来着,如约地去着。我从未断过对故乡的眷恋,眷恋故乡里的冬,故乡里的雪,还有故乡雪被下那耄耄的古柳,隅隅的山野,畦畦的田亩。

小时读鲁迅先生的《故乡》,说大雪初霁,在草垛边儿上扫一块儿空地,支一把米筛,再撒些秕谷,然后远远儿地躲在一处,只等鸟雀飞来。每当看到这段儿描述,心里就总是在想,先生写的该不会是我吧……读着读着,便暗生了惬意。

记得那时候,冬天的雪下得很大很大,清早一起床,窗外白茫茫一片。母亲早早就起了床,她把院子里的积雪打扫得干干净净,通往村外的大路上铲出一条小路,方便大人和孩子们上班、上学。每次下大雪时,我和母亲便在院子里的菜园旁堆一个大大的雪人,胡萝卜当鼻子,纽扣当眼睛,树枝当雪人的胳膊和手,淘气的弟弟还给雪人背个木棍,当杆枪。

雪天最有趣的是吃冰凌,长长短短的冰凌悬挂在屋檐下,大家一人手拿一根竹竿,在一阵高过一阵的笑闹声中,把它们捣下来。晶莹的冰块大大小小地掉落在地上,大家你一块我一块地放进嘴里,然后一个个一副被冰得龇牙咧嘴的模样,却又舍不得吐出来,依旧咯嘣嘣地嚼碎、咽下,如同吃下一杯心爱的冰淇淋,快乐无比。

白天滑雪、捣冰凌、打雪仗。村旁那条长长的池塘便成了我们最好的乐园。吃过早饭后,一帮大大小小的孩子聚集在池塘边,男孩子们带头先下去滑冰,女孩子们慢悠悠地后下去,一伙人,叽叽喳喳,有说有笑,有的两个人手拉着手滑,有的推着另一个滑,还有的一个抱起另一个。咯噔一下摔倒了,爬起来再滑,一点也没有现在孩子的娇弱。

故乡的冬天,像是一个剑客,既狂放不羁,又清冷寂寞。风从北方吹过来,缓缓的,软软的,细腻的恰如吃上一口烤红薯的感受,丝丝入喉。风急促的时候,通常带着尖哨,着急而又不得要领,吱吱妞妞,把土腥味也带起来,有一种干燥而清冷的味儿。风要是疯了,就灰土莽荒,一路四分五裂,进入村庄。

村庄有迎接挑战的本事,这不是秘密。秘密是不言说的,如每个人心底的疤,留着自己体会,品尝,自愈。无根的风,碎碎的,如刀凛冽,落叶纷纷扑向大地,叠加在一起,互相安慰,白杨树只剩下鸟巢,在那里瑟瑟发抖。池塘边平日里那些欢快的小家伙,如蚂蚱,蛐蛐儿,青蛙,麻雀都消失于无形。荒草扒拉自己的一生,虔诚而又单调,做最后的祷告。寒风的兴奋劲儿日益长进,走火入魔的刀法疾快而无形,秋日里高傲怒放的霸气菊花也不得不萎缩在东篱之下,退隐江湖。吊在屋檐口上的丝瓜秧子,还在思考关于生命长短与丝丝缕缕的联系。望着路上稀碎的行人赶着车,抄着手,着急的行进,就知道故乡的冬天来了。

故乡的冬天是美味的。韭菜饼、小葱叠馍、白菜大包子都是我们家的家常饭,用黄豆芽、白菜、蘑菇做的菜米饭,拌上酱豆、香菜萝卜干,现在想想还会流口水。最让我们姐弟期盼的还是那热气腾腾的大锅菜。那时候,家里做大锅菜时,母亲大多采用鲢子鱼头熬制出的汤汁做底料,那汤汁白白的、浓浓的,不用加其他的食材,光是汤汁就让人想喝上两碗,配上一些固有的食材:牛羊肉、鱼丸、虾丸、豆腐、香菇、大白菜、豆皮、粉丝等等,看着食材在高汤中翻滚,想着那鲜美炽热的口感,即使再寒冷的冬天,也是热气腾腾的。大锅菜的香气与炭火的烟在家里各处飘浮,我们姐弟则端着碗,吃上两碗菜,喝上两碗汤,就跑到院子里玩去了,时至今日,那些固有的食材,热闹的场面,像画一样烙印在我的记忆中。

故乡的冬天是温暖的。那时候,没有空调,没有暖气,一家人围坐在堂屋的一个炭火炉或煤球炉周围,从早上到夜晚,炉子里的火旺旺的,照得屋里暖暖的。母亲坐在炉旁缝补衣服、袜子,烤衣服,烤红薯,烤玉米,烤棉鞋……孩子们则看着自己喜欢的书,聊着天,吃着母亲烤好的玉米、红薯。外面风大,雪大。屋里,大人孩子那种暖暖的感觉一直在……我觉得,那才是家的凝聚力、幸福感!

现在,时间过滤了很多东西,非常怀念童年时故乡的冬天,冬天里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景、那些简单快乐而又温暖的幸福时光。程双红

故乡的冬憨厚,憨厚得见不到丁点儿的做作。故乡的冬羞怯,羞怯得像个不曾出阁的闺秀。

北方的节气,一入了旧历的九月,便会益发地添着朗爽。当秋割后的田垄间露出根茬儿,田田的荷叶泛出枯黄,次次第第趋短了的日子,便在徙鸟的哀鸣里悄然褪去了妍媚的身影。昔日里那些活泛泛的景致,全都被日盛的肃杀湮没了踪迹。这时,四遭的山岭壑谷,草丛林灌,沟沟峁峁,都会被那簌簌飘落的精灵覆盖。此时的故乡,在冰雪的映掩里,没了春的招摇,没了夏的惑魅,更没了秋的殷硕,只有这裸露着的所有的生命的本真。

故乡的冬,没太多侵肌的冷。即便深冬,河溪也不曾流露出太多的寂寥,只是着一袭素装,依旧欢愉地流淌。迄迄旎旎的低洄里,更少了些许昔时的轻佻和张扬,偶而一两汪小小的水域,几只水鸭顽皮地一逗,畅明的河溪便被泛起几点浅浅的酒窝儿,溢出扶摇的羞态与媚意。

大地失去了伪装,村庄失去了颜色,到处是灰灰的,沉沉的。灰白是冬天的主色调,更接近于真实,无限接近于死亡,所以冬天没有生气,叫人活泼不得,就连那些平日里撒欢的小伙伴们都隐藏起来了。母亲在小院里面忙活,整理那些乱七八糟的棉花柴,抱着干枯的树枝,还有木头。用那把老斧头,毫不留情地劈开那些桐木,榆木疙瘩,杨树干,哐啷一声使得他精神抖擞,又高高扬起斧子,嗨的一声落下来,木头一分为二,木头不再是木头,是一堆积攒的力量,哐啷,嗨哟,哐啷……提前了吧?我问她,现在就弄这些东西。母亲淡淡的说道,等下雪的时候就来不及了,凡事要提前准备,用的时候就不会慌张。

母亲走到灶火里说没有红薯了,母亲说去红薯窖再系一些上来吧!这话让我的眼睛一亮,下红薯窖是件有趣的事,不远,就在院墙外的东边,那里有一个红薯窖。我下到红薯窖,下边很是暖和,但是有多菌灵的味道,和一些腐烂的红薯味儿,这里有时候还能看见几只土蛤蟆,或者是刺猬,甚至有蛇,碰见这些,我想它们也怕冷吧,母催促我随便拣一些,赶快上来。

雪野里的故乡,从不乏邃远。一堵突兀驳落的残垣,几声慵散悠长的犬吠,一缕疏落袅缈的炊烟,更有那悬在屋檐上的串串的冰凌,都无不透露着岁月的沧桑。

耄耋的老屋,真的是很老很老了,老得哪怕是轻轻地扯一下她的衣襟儿,或许都会轰隆一声垮掉。宅院里,蜿蜿蜒蜒的青石板小道儿,桔槔下的那眼枯干了的老井,几扇昏暗的门窗,屋脊与檐下的几窝燕巢,在记忆里混沌似又清晰。

那逼仄而来的,是那个少年曾经无数青涩的幻梦和塘火边儿母亲那张裹着倦意的脸。灶台上,那摞儿残破的青花碗,盆架上那只泛着亮儿的铜盆,随娘陪嫁来的那口褪了色的老衣柜,还有陈在柜台上的那对儿豁着口的掸瓶儿,更是一一盛满了锈腐了的流年。

早已说不准会是在哪个清晨,当我还温在被窝儿里魇着聊斋里的那些鬼狐梦时,窗棂间的镜子,却早已爬满了奂奂的凌花。推门看去,全部的视野里都铺着雪白。这会儿的故乡,就算是天底下最矫情的人,怕是也很难找见丁点儿污浊的角落,很难找见丁点儿市井里的龌龊的。

故乡的冬,尽管我一路狼烟,蒙遭过万千苦难,但从都未敢掩灭你留在我记忆里的那份清素。我的内心,时常会怯怯揣摩着,揣摩着我曾经对你许下的诺言,应下的担当。

居身故乡的冬里,风似乎都歇缓了脚步,偏过身儿俯首倾听;倾听我这个漂忽的游子心的悔忏,心的膜拜。

真的不知道,不知道故乡的冬里,还有我多少的痴恋,还有我多少的宿盼,这是我命的摇篮,梦的摇篮哦!

故乡的冬啊,不知你还蕴积着多少的明丽,蕴积着多少教我一辈子不能释怀的记念,那蛮越的山峦,曲曲的河溪,马爬犁犁出的弯弯小道儿,还有身后撒下的欢歌,终至成了生命的部分而挥就不去了。

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立于故乡的冬里,仰望梦绕魂牵的村庄,一路的名利得失豁然淡却。唯一奢望的,便是唤回儿时的童真,教心儿沿着鹰隼盘旋的高旷,做心的飞翔。

风在村庄上空盘旋,看见那些宽大的木门便钻进来,呜呜的响,让人不由自主地蜷缩着身体,拉紧棉被,这天再冷下去是要把人的魂给勾走的,冬天老天爷是要收些人走的。冬天的故乡,热闹的时候也大概就是这样的事吧。农村人把生死看的很重,婚丧嫁娶这一套礼仪是必不可少的,传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是来自于对生命的敬畏。

晚上是有电影看的。冬天的夜,黑且漫长,尽管冻的人瑟瑟发抖,荧幕前面和后面却挤满了人。电影不是经常有,再冷也不能放过,以免别人问起来昨天放的啥,而你不知道回答不上来,就会被人笑话,在这小村庄里,谁也不愿意做一个孤陋寡闻的人。

一天冷一天,一切都慵懒的扶不起来,大地休眠,村庄休眠,人就懒的不言语了,见面了都哦一声或者是点个头算是走了招呼过的过场,人也懒的出门了,就等着一夜醒来,推开门一看,满院子雪白一片,到处苍茫的时候,人才会开始兴奋起来,无论大人或者是小孩子们,故乡的雪通常是来的悄悄的,总给人惊喜,下的很厚,仔细听传来朽枝折断掉落的声音。家家户户少不了升个火,找个烂瓷盆子又或者是泥巴糊个土盆,架上木柴,树墩子一天到晚的围着烤火。烟火气很呛人,屋子里却很暖和,烤火的时候,大人会给小孩子们讲故事,破谜儿,烤一烤尿布,鞋子,或者需要暖和的棉裤,棉袄之类的。当然也会找一些乐子来,比如说炸包谷花,烤馍片,烤个红薯。炸包谷花最有意思,把生的包谷粒扔到火盆子里,不一会儿嘶鸣着砰的一声,啪的一声蹦出来炸开了花,有时候带起的烟灰四散,有的炸的很好,有的炸哑了,哑的是铁子,不好吃,烫嘴。吃的灰头土脸,大人就开始破谜儿,讲笑话。红公鸡,绿尾巴,一头栽到地底下。千条线,万条线,飞入草丛都不见。铜墙铁壁红帐子,里面坐个白胖子……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

冬日的清晨,醒来早已是太阳高挂,一场大雪在人们的睡梦中悄然降下。于是连暖乎乎的被窝都留不住我了,便赶快起了床,走到外面的场里欣赏这天地造化成的《冬日雪景图》了。但见远处高山早已被大雪封盖,阳光照耀下,银芒刺眼,其间嵌着些许荒树的灰。近处苞米地内的雪早已化了些许,看起来有点薄厚不一,有的地方甚至已经露出了大地荒凉的脊背。几捆枯黄的玉米秆显得有些尴尬,索性抱在了一起。又见几只麻雀在地上寻着吃的。大概是几只懒惰的鸟了,不晓得早些屯些过冬的食物,都这个季节了,哪还有甚么吃的供它寻呢?不久果见它焦急,无奈,最后只能哀嚎,听之不免心生怜悯。倘若它冬天不能养些生机,来年早春又该如何呢?雪上尚不曾有一个脚印,只有一排爪印,依稀几个零散的爪印,这猫和飞禽起得却是早。

我是喜欢冬日里的热被窝,在醒来时便见猫卧在床头念经了,我只能静静地看着,听着,唯不敢丝毫相扰。它却是比我勤劳许多,晚上捉鼠,白天老早起来做早课,傍晚又是一课,晚上再做一课,一日三课,绝不耽误。然而它也终究是抵不过热炕的诱惑,无事便赖在被窝里酣睡,它睡觉可是比我多了。倘若有时我忘了它的存在,进被窝时不小心扰了它的美梦,便恼怒不已,打个哈欠,摆好阵势,欲同我一决高下。它见我丝毫不理会,更加恼怒,但它也知道欺不过我,如此只好无奈地愤愤离去,转而寻我母亲的安慰。母亲正忙着做饭,自是顾不上它的,不然总得给它些安慰了。我往窗外望去,只见两排脚印,至于其去向,却是不可寻。然而待到饭时,母亲喊我端饭,我又见它在厨房里围着母亲打转,喵喵地撒娇甚至哭喊,母亲实在招架它不住,给它点吃的让它先享,它极喜欢这种在人前头的感觉,欢喜地去吃,全然不顾其他。我们也得此吃个安静的晚饭了。

赶仗,是在大雪下了很长时间后,突然放晴的时候开始的,困了很久的人们带上猎狗,到茫茫的田野里逮兔子。饥饿的野兔被逼得跑出来,雪地上不便于它们奔跑,只能跳跃。有的拿着叉,有的骑着马,有的翻倒在雪窝里,有的抓起雪球乱扔,人们狼嚎震天,乱吼乱追,像一场追逐的游戏。野性与奔命的自然撞击,速度与激情的猛然放浪,在毫无掩饰的雪白里,直白简单的上演。也有纯粹的跟着瞎胡闹,凑热闹的人,比如小孩子,不是所有人都撵兔子,一个冬天下来,听到谁逮了两三只,那已经是传奇了。赶仗,不在于野兔子,在于赶的那一份放纵,那一种苍茫天地间的自由奔放,表达生命的本真,是乡村人的自然而然。

雪总会融化,太阳总会露头,我在树枝上的雪,一层一层的往下掉,有时候带着残败的树枝子,把一个季节的密码透露。村庄里边的情趣美,田野是无法感染的,人们蹲在高大的墙根儿下。粗俗的老棉袄,灰色的火车头帽子,黄瘦土色的脸,笨拙的身躯,慢慢的倚着,野性凛冽的西北风被挡在墙外边,四散逃离。这些房山墙下却揽住了冬日的暖阳,那些欣欣然的阳光,难得而珍贵,金粉一样洒在山墙之上,穿透冰凉,就有了火焰熊熊燃烧的猛烈,这块圣地,这块小地方,成了一道暖和的风景。

那些老人围墙而靠成一排排,有的蹲着,方言土语叫搁蹴,有的搬着小板凳坐着,有的搬来大靠椅躺着,大多数人将手抄进棉衣袖子里,随意往墙上一靠,像一尊尊雕像,黑白素描,棱角分明,线条勾勒出原风景。各种各样的姿势,自由地聚集,没有谁事先约定,也没有谁大声召唤,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的。很多时候,看见他们在那里,也只是在那里,大多数的人低头不语,享受阳光的味道,听风的声音,想着无所事事的事儿,有一些老人抽着烟袋锅儿,叭嗒叭嗒,那撕裂的咳嗽声,会把这个冬天吓走,烟圈儿飘逸的是这乡村的情愁,有的人注视着远处的天空,像沉吟的诗人,或者是凝神的哲学家,思索着前世或今生,关于命运的赐教,关于大自然的魅力,或许关于眼前这场雪的安排,明年的某个计划,他们就像成熟的庄稼,晒着自己的风骨,晾晒着自己的生命。也有小声说说笑笑的人,关于谁撵兔子而跑叉了裤子,关于谁烤火而烧通了棉鞋,关于谁端碗吃饭而碗冻住了,关于黄鼠狼来叼鸡而被夹子夹了,关于女人睡觉抱着暖了一夜的脚,关于……嘿嘿嘿一笑,脸上的皱纹集合起来的时候,那就是一个个故事。

夜的黑照见村庄的双眸,绝美莲藕般的心,岁月为人推着季节的磨,花红柳绿变成了黄叶落飞,究竟是谁的错?悲怆的懦弱,呈现着亘古的循环往返。村庄的小鸟飞过来,抗议风带来的故事和结果,一切都是假设,不存在,希望如此。低头一瞬间,看见迟开的花,在背阴里悄悄地绽放自我,晚霞温柔的谎言,沟坡上蔓延旅行。青草黄,泥土氤氲着一波又一波的湿气,永不停下,晕染着冬去春来,花开花落。

月挂天空中,这时,有一只红蜻蜓飞了过来,像一团正在燃烧的火苗。一瞬间,这些庄稼人的目光都被点亮了;想起了田园、草垛、傍晚的炊烟,想起了树木、河流、梦里的村庄;也想起了冬天的秘密。

冬天万籁俱寂,农活甚少,屋内活亦不过是些轻松的琐事,其中多不乏让人惬意的享受,这是我喜欢冬天的又一原因了。然而我现在身处他乡,眼前景象,迥异于故乡,虽别有一番冬日韵情,终是抵不过故乡的冬天。





字数 5877
阅读 5966
赞 | 0
举报
本文为下述活动作品
0 条评论
取消
评论
更多评论
还没有评论
评论已关闭
推荐阅读
换一批
回到顶部
分享文章

分享到微信

举报

提交
取消

选择活动

1/10
作品二维码:
发证单位:
    发证日期:
    开问电子证书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