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问网openwhy.cn —— 基于文档协作平台的综合性内容型网站

请输入验证码的计算结果

看不清,换一张?
提交

建议反馈

提交
取消

绑定手机号

您不是手机注册用户,还不能操作创建群或申请为群参与者,请绑定手机号(手机号绑定后将也成为登录账号)
获取验证码
绑定
取消

合并账号

合并
取消

提示

取消
解绑并绑定
只有实名认证用户可创建活动,
请先进行实名认证
确定

扫描下载开问APP

此去经年,爱你如初|如果我是语文老师

薇girl
关注
收藏

第一次看到这个主题,距离我大学毕业已三年有余,我并非师范或中文专业,但“语文”对于我来说是那么熟悉,我想我还是可以说点什么的。

语文,自我进幼儿园至高中,都在接触的一个学科,她伴随着我渡过整个青春年少,她也是我最喜欢的基础学科。虽然,我并没有学出个什么名堂,但那么多年过去了,我依然对她“念念不忘,爱如初恋”。

有时,我确实会想这样的问题,如果我是语文老师,我会怎么去教育孩子们学好语文?后来,我想我会引导孩子们去了解以下几个问题,并自己去寻找答案:一、语文是什么?二、为何我们要学语文?三、究竟如何才能学好语文?

当然,我是没有机会站在讲台上去和孩子们共同探讨和学习这个话题,但是,作为一位从小热爱语文,从语文中汲取到知识与精华的学子来说,我受益匪浅,愿意基于这三个问题去分享那些年我对学习语文的感悟。

首先,语文是什么?

从字面上来讲,“语文”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法是“‘语言和文字’也指‘语言和文学的简称’”。《新华词典》注为“‘语言和文学’,也指‘语言和文章’或‘语言和文学’”。在这里,这些工具书只是对“语文”两字做了简单的拆分与释意,也大概对“语文”两字做出了基本的解读。

从中国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上来讲,语文是一门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及运行的形式是言语文化。具体来说,它是以现代汉语为表述的形式,选取文学库里优秀、经典的作品,通过教师的指导,来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情操,激发增强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思辨能力和鉴赏能力等的一个传承人类文明的基础平台的重要学科。

百度文库中,语文的定义是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文字等的能力和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的统称。一是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就是运用书面语和口语的能力;一是记忆和理解语言和文化的知识,也就是语言学和文化学。任何语种都属于语文的范畴,比如阿拉伯文、英文等等,不仅仅是指我们中国文学的东西才是语文。

我自己对“语文”的理解是:语文是交流思想感情、传递信息、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同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更具有先决性和重要性,就如数学家、原复旦校长苏步青所说,如果数学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基础,语文则是基础的基础。不仅如此,她还通过这一学科的载体,去传承历史文化,处世价值观,各种形态的社会意识,去提升整个人类世界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等。她见证着整个人类历史的厚重,同时,也承载着整个人类世界文明的进步。

其次,为何我们要学语文?

由浅入深,我从三点来谈:应试教育,修身做人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传承。

从小学、中学直至大学,我们每个人都要完成系统及完整性的知识体系的构建。故而,这一路成长的过程,就是一次次应试的过程。我们要学习语文,不仅是完成我们的学业任务,更是完成我们的人生任务和价值体系构建的任务。

语文学习,最基本的就是读书,通读百家书,领悟世间事,明晓事理,修身做人。钱穆先生曾就“读书与做人”发表过一篇演讲:“婴孩一出世,就是一个人,但还不是我们理想中要做的一个人。我们也不能因为日渐长大成人了,就认为满足;人仍该要自己做。所谓做人,是要做一个理想标准高的人。这须自年幼时即学做;即使已届垂暮之年,仍当继续勉学、努力做。所谓“学到老,做到老”,做人工夫无止境。学生在学校读书,有毕业时期;但做人却永不毕业——临终一息尚存,他仍是一人,即仍该做;所以做人须至死才已。”语文学习,无论课内课外,那些经典的文章,诗词歌赋等对学生们都是潜移默化的影响与熏陶。一个人的成长,必须有精神家园,必须有一套正确价值体系,否则,即使锦衣玉食也未必感到幸福,聪明绝顶也可能走上邪路而葬送自己。

同时,语文作品丰富的人文内涵决定其在陶冶与塑造人性、铸炼民族灵魂的作用是无所代替的。语文,简单地说,就是语言文字。倘若把语言文字放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来审视,她对于人类来说,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最便捷的认知工具,她延续着人类的生命,传承着人类的历史与文明。

最后,究竟如何才能学好语文?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崇文重教、好读尚学,读书有其乐,亦有其法。我认为学好语文三点即可:名师指引,勤于阅读以及结合生活。

“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世也。”教书育人,任重道远,那些在教坛上默默耕耘一辈子的教育大家们,孔子、蔡元培、叶圣陶、陶行知等,他们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传道受业解惑”,从而引领着一个时代教育与文学的发展。在学校,语文教师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引路人,引导学生走入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再引导他们如何去学习语文,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至于迷失方向或者走入歧途。“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把。”一位优秀的老师,她能抓住学生们思想的火花,并源源不断地输送氧气,让火苗变成一把能燃烧的火把,继而变成熊熊大火。

语文素养在于读,且是可持续性地读,“读”占鳌头!经书宜博学,无惮历艰辛。王阳明家书《示宪儿》开头的一段“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弟;学谦恭,循礼义;节饮食,戒游戏;毋说谎,毋贪利……”,“勤读书”被放在了第一位。《范文正公家训百字铭》中也提到:“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范文正公即范仲淹,是勤奋读书的典型。“断齑画粥”的典故就生动反映了他的苦读情形。青年时期的范仲淹曾到山东邹平长白山醴泉寺求学。读书心切的他把醴泉寺丰富的藏书都借了出来,然后把自己关在山洞里,足不出户,潜心阅读,昼夜不息,每日生活十分清苦,用两升小米煮粥,隔夜粥凝固后用刀一切为四,早晚各吃两块,再切一些腌菜佐食。就这样坚持三年,终于读完了寺院所有的书,成为了一位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也影响深远。

众所周知,语文作品都是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她与生活的关系就如同阴阳两极,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形形色色的生活为语文提供原材料,积累底蕴,进一步夯实语文基础。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喜怒哀乐、是非曲直、人情世故,皆成文章;因而留心观察生活,又能带动新一轮的语文理解运用。不管是作者还是读者,他们都希望通过作品达到某种生活需求,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的。正是由于朱自清感念父爱之深,追忆往昔之初,才有传世名篇《背影》。正是1871年的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普鲁士割占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地,并严令学校禁教法语,改教德语,国家危亡,这强烈地刺激了都德的民族自尊心与自强心,使他愤然投笔写下了小说《最后一课》,激起了法国人民高涨的爱国热情。语文与生活难于割舍的这种裙带关系,决定了语文学习需要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所谓“实践出真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正是这个道理。

结语:虽有多年未向像学生一样在课堂上学习“语文”,但我却依然常年保持着阅读和写日记的习惯,这也是“语文”带给我的受益终身的一笔宝贵的财富。正如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所言:“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我想,我会一直坚持下去,坚持阅读,坚持学习,坚持写作。我的语文,此去经年,爱你如初。

注:本文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欢迎分享朋友圈、微博等。我已加入“维权骑士”版权保护计划。

字数 2907
阅读 3.5万
赞 | 0
举报
本文为下述活动作品
0 条评论
取消
评论
更多评论
还没有评论
评论已关闭
推荐阅读
换一批
回到顶部
分享文章

分享到微信

举报

提交
取消

选择活动

1/10
作品二维码:
发证单位:
    发证日期:
    开问电子证书编号: